九月份:教师节主题征文:感怀师恩
转眼已经到了今年的九月,有人说九月是感恩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有个教师节。当然并不是因为有教师节才会想起老师,在我的脑海中,一直都会记得教导过自己的老师,特别是他,李老师。当然,课下,我们总会亲切地称呼他“李老”。
高中三年,李老师一直在代我们政治课,高二文理分科后,他又成了我们文科一班的班主任,同时,他也是我们这个年级的年级组长。在我的印象里,他不仅是诸如特级教师等头衔众多的教学领头人,而且是我和同学们亲爱的长辈,他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
高中初来乍到,李老独特的教学方法就让我眼前一亮。他总有办法在第一节课就帮我们把一学期将要学习的知识梳理清楚,他用清晰的知识框架图,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活灵活现的生活案例穿插,让课堂永远不再沉闷,让我们也不再苦闷。相比于大多数文科学科那一大推复杂又枯燥乏味的知识,当年的政治课对于上高中的我们而言,减负不少。
记得,乏味的知识被你精彩的演讲、精心的灌输;记得,枯燥的课本被你深情的朗读、热情的翻阅;记得,无理取闹的我们被你耐心地调教、正确地引导。
当李老成为我们班主任的那一刻,我记得全班同学都在欢呼雀跃,也让我们与李老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时间相处。李老的年龄不是很大,四五十岁左右,却已经给了人“德高望重”的感觉。不是很高大的他瘦瘦的,但总是精神奕奕,老家在东北的他,当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来河西支教,没想到一呆就是大半辈子。身为满族的他早已适应了西北飞沙戈壁的气候,更和我们这帮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
我难忘李老,怀念李老,并不是在我身上发生了多么重大亦或感人的事情,而是李老在日常生活与学生中对我们的影响颇为深远。在相处的点滴中,他的一言一行都那么具有模范性,时刻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李老为了让我们安心备战高考,私下帮助了许多生活上亦或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记得有位同学,与家人闹矛盾,在高三第二学期刚开学不久便离家出走了。李老知道后,发动和他关系好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寻找,自己也动用了不少关系与人力。那位同学最终找到了,但他一意孤行要辍学外出打工。李老在与他父母沟通之后,找来自己毕业多年的学生为他介绍了工作,并给他讲明了试做一周。三天之后,我的同学便自觉回到班级,他在向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的同时,一再告诫我们珍惜学习机会。假如没有李老的关怀,我的同学绝对不会有之后高考升学的好结果。
由于户籍问题,在高三第一学期后半期,我需要请假一周回老家办理身份证。李老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正在冲刺阶段的我,这么长时间不上课,多少会让人不踏实。虽然他开玩笑说,就当是给我放假了,放松一下。可是,父亲告诉我,整个过程中,李老打了好几次电话,询问我的状态以及归期。回到了学校,在李老的关照下,课余时间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都帮我及时补齐了落下的课程。对于李老,我们从他的言行中真正感受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关爱,就如同他对我们的承诺,我们踏实学习就好,其他在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会帮我们“一一解决”。
李老的关心是随处可见的,平时的嘘寒问暖,心情不悦时的心灵鸡汤,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的辅导员。同学们眼中的李老,是博学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般的智慧;是慈爱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着他的学生;是威严的,让我们明是非,知善恶,知道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是什么。
时至今日,我和李老已经四年未见了。大一暑假回家去学校看望他和其他老师的时候,他脸上那灿烂的笑容还依稀记得。今年中秋佳节当天,一同学收到了来自李老对我们的节日祝福,在欣喜之余,不免惭愧,竟忘了祝福他。其实,从高中毕业到现在,每每与同学回忆高中那段时光,总少不了李老的身影。他的乐观,健谈,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兢兢业业的精神,都在我们的脑海里,并影响着我们继续成长。
回望我们走过的岁月,除了李老,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因为有了他们的足迹,才多了一份美丽,少了一份迷茫;我们求知的过程里,因为有了他们的指点,才多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疑重。
今天,我们都已成为了一个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不管我们的笑脸多灿烂,里面都映着老师们欣慰的容颜;不管我们的步伐多沉稳,里面都和着老师们坚定的身影。我们的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对老师们的感激,我们年轮的痕迹永远都不会覆盖老师和我们在一起那难得的美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