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化过程,刻画了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深深感染了我,对于生活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和挫折同在的21世纪的我来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少了许多迷茫,多了几分面对人生苦难的勇气。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1)
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能用奋斗在平凡中创造意义。——题记
故事围绕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展开,讲述了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在大时代环境的生活与心路历程,展示了这个变迁时代下普通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赞美了文革之后的中国。
可是我却觉得书中表达的更重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渗透在整套书每个文字中的一种生活态度:平凡。
这种态度已经渗透进了少安少平的血肉之中,也同样的融入了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心中,甚至也渗透在了我们的心中,组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凡的世界。
我们小时候也许常会说自己以后要当科学家,当太空人,而长大了之后却永远不会这样在别人面前大声的发表自己的理想了。这并不是我们长大之后就缺乏了理想,缺乏了雄心壮志,而是我们在潜意识中接受了了自己的平凡。当然这也不是自甘堕落,反而,在生活中能认清自己的平凡并接受,心平气和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也很美好么。
少安少平两兄弟同样如此,他们十分幸运,度过了动荡的文革,在其中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心平气和地过着自己普通、平凡的生活,即使生活的难题一个接一个,即使是日子越过越苦,他们也同样不气馁,不放弃,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
但随着四人帮的粉碎,文革也过去了,即使是少安少平这样身处小山村的普通人们,也感受到了新政策所带来的好处。他们毕竟是年轻人,血性方刚,又被贫穷折磨了太久,大起胆来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饭的生活。少安办起了烧砖窑,少平到了黄原城里当揽工汉。并不是说他们就摆脱了平凡,他们并不能永远摆脱这种平凡的生活,他们是为了让自己所爱的人们过得更好,在他们的眼中,这值得他们为之奋斗。
平凡是永远镌刻在他们每个人的身心之上的,他们并没有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身边的美好,而是用自己的不断奋斗来改变,来让自己所心爱的人过得更好,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小说更要传达的是爱、善良与和平。仔细钻研小说,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着来自心底的善良。郝红梅,即使最初伤害了别人,最后也受了苦,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跛女子侯玉英,虽然是爱耍小聪明,自以为是,但也能知恩图报,保守秘密。周文龙,对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最后却也救助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民。王满银,抛弃妻子外出流浪,让她们受尽了苦难,最后也能唤醒自己内心的那份善良,浪子回头回家照护妻儿。爱,是小说不可磨灭的元素。
少平身上就更能体现出他的有理想与不畏艰辛,先是在黄原城里揽工,后在铜城大牙湾挖碳,即使可以去少安的烧砖窑里过上舒适的生活,却仍然出去外边闯荡,受苦受累却也快乐自足,尤其是在认识晓霞之后,他不仅真正的认识到了自身的平凡,并且不为自己的平凡和卑微身份所感到自卑,更加努力的生活下去。
书中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这片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陕西黄土地的熟悉,以及对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亲切。正如书前所写的“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一样,作者更想表达出自己对土地、人民的爱。
奋斗也是书中的重要元素,少安少平等人都是如此。他们都是在生活中奋斗的人们,为自己,为自己所爱的人所去奋斗。少安的烧砖厂即使办砸掉了,仍然要顶着再次烧砸砖的危险继续开火,只是为了不辜负秀莲的期望;少平即使挖煤炭,也要为自己心中所渴望的自由而奋斗。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平凡、爱、希望与奋斗。在这样平凡而艰苦的生活当中,却对其充满希望,爱着自己所爱的人,并为之奋斗。就是这样的生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凡。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集平凡与不凡于一身的人。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2)
翻开这本书,我就知道,自己正在踏上一个伟大的旅程。这是关于那个时代的回忆,并不久远,却恍如隔世。
故事是从主人公孙少平求学时期的县立高中开始的。食堂的菜分为“甲乙丙”三类,却是学生家境的充分体现:富裕、温饱还是赤贫,从颜色上就表现得极为分明,而孙少平和郝红梅正是那最特殊的一类,在贫穷面前,人的尊严和敏感的心会更加凸显。
在一般的小说中,但凡这样出身的主人公往往会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即使再怎么贫困也会时时刻刻充满着自信。可路遥并没有这样写,自一开始我就看到了一个自卑,无助的人物形象。这样也许少了些激昂与振奋,但这才最真实。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性格也就是那样子了。
不过,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在经历了初恋的失败后他已逐渐成熟,这时,出身优越,见多识广的田晓霞逐渐走进了他的世界。他又因此进一步成长。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孙少平又来到煤矿当矿工,同时和田晓霞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当他就快到达人生的巅峰时,却收到了田晓霞意外身亡的噩耗。后来又经历了矿难,在这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打击下,他完成了真正的蜕变,从平凡到伟大。
他是一个极有自尊的人。一开始他因家境贫穷而深感自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他的自尊开始茁壮生长——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是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到了揽工时自尊更加强烈,不愿接受曹书记一家多给的九十块——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使孙少平不愿接受这种馈赠。
如此平凡之人却有如此强烈之自尊,更体现其人格高贵。
其次,他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
当曾经嘲笑过他的候玉英快要被洪水淹没时,他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冲出去救了她;当曾经在感情上伤害过他的郝红梅偷拿手帕被抓住时,他不仅拿出自己的钱帮郝红梅付了手帕,还要求侯生才起誓不宣扬这件事以维护郝红梅;当他在揽工时发现包工头欺负做饭小女孩小翠时,立刻找包工头“算账”,并坚定地带小翠离开了工地,几乎将身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小翠帮其回家;当师傅王世才去世后,他勇敢地承担起了照顾惠英嫂和明明的责任。
就是如此善良的一个人啊,甚至善良地让人觉得不真实!
最后,他还是一个有自我追求的人。在面对家庭需要人手干活的的时候,他清楚地意识到不应该囿于双水村这个小天地,应该出去外面闯一闯。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曾面临过这样的抉择困境:当个人的责任与自身的追求发生了冲突时,是选择服从于沉重的责任,抑或是遵从自己的本心追求自我价值?孙少平给出的答案是后者,当然他也不是完全逃避对这个家庭的责任,他也会将自己揽工赚到的钱寄给家里。
哥哥孙少安又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他早早辍学供弟弟读书。他没能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润叶走在一起,却也收获到了另一份幸福的情感。相对弟弟而言,他的人生也充满了波折,但生活就是这样无奈。
他们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我们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对于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路遥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就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煤矿,这不是说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于是,他选择了平凡。
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去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3)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呕心沥血之作。讲述了贫农少年孙少平的奋斗史。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语言非常写实,也非常朴素。朴实无华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而且作者非常擅长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真实而生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叙述更为流畅,故事更为连贯。美中不足的是,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却一下子写了三部,每部有54章之多,难免略显拖沓,而且到了后面略有些粗糙。相比之下,路遥的另一部同题材小说《人生》虽然是短篇,但是却显得更加一气呵成,并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非常相似,只是主角的名字一个是高加林,一个是孙少平,两人都出身于贫农家庭,家乡都是陕北,都是高中学历,性格也相似。只是结局有比较大的不同。高加林最终被揭发是通过走后门而得以来到县城发展,他被遣回了家乡;孙少平在一次意外中毁容,但是他没有消沉,他理智地拒绝了金秀的爱情,拒绝了到城市发展,回到了矿场,勇敢地面对新生活。
相比之下,孙少平虽然不幸毁容,但至少他还能回到矿场当一个矿工组长,那个时代这个职业还比较不错,而且他还有继续发展的机会,但是高加林却再也没有走出农村的机会了。一辈子只能与贫穷为伴。是什么造成了两个相似的人结局这么不同呢?我个人认为,高加林与孙少平都是农民的儿子。一方面,他们接受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青少年时又都在学校中接受了教育,得到了现代文化的洗礼,不再是纯粹的农民。高中毕业后他们都努力挣脱农村传统文化的束缚而成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青年。
高加林曾经对父母说过:“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像你们一样,在咱们高家村的土地里挖刨一生!”再加上后来他在参加劳动时的消极表现,可见他非常厌恶作为一个贫农的生活,渴望有一个光明的前程,过于好高骛远,并且有一点年轻人的虚荣心,相比之下,孙少平并不鄙视自己的出身,他很体谅父母,也积极劳动,他说过:“我回到家,当然也为缺吃少穿煎熬,但我想,就是有吃有穿了,我还会煎熬的。”这说明了他向往城市生活是因为他担心在小农意识的汪洋大海中迷失自己。他并没有高加林那么好高骛远、那么虚荣,更具有庄稼人的练达、忠厚与质朴。
但是我觉得高加林还是值得同情的,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却只能被禁锢在一个狭小而偏远的农村,他的虚荣心和功利心给他带来了不幸。其实孙少平又何尝没有一些追名逐利的心呢?只是相比之下,他的功利心要淡一些,并且他更加理智。因为人是要有理想的,不过理想不应该太过功利。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更加注重精神的富有,即使物质上贫穷,也应该自立自尊自强,不要整天想着追名逐利。应该更加重视自己是否成长,少一点在乎自己是否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孟子》中说“贫贱不能移”。《论语》是一部讲君子之道的书,夫子除了说“君子固穷”还赞美子路的独立:“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总是想着高攀,表面上是过于自尊,本质上是内心自卑,过分的功利是变相的使自己的人格变得卑贱。
当然,我说这些话对于孙少平、高加林那样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精神资源也是一种资源,但他们的家乡是如此的贫瘠,教育也是不完整的,他们不可能懂得这些道理。
我想,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但是物质的贫穷也就往往导致精神的贫乏,就像聋往往会带来哑。不过至少,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多读好书,多与有学识的人交流,用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要做一个精神空虚的人。只要你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你就不会堕落。我们很幸运,在童年的时候,我们物质上并不贫穷,既然如此,我们就决不能放纵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庸俗的、愚昧的人。
贫穷是拥有两面性的,既可以磨练你,也可以摧残你,关键就要看你自己怎么应对了。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4)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平凡的世界》是一篇巨著。书中内容虽然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描写。却又许多地方体现出自由、平等、民主与友善。通过这一本书,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在1991年完成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的背景之上,通过描写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生活,为读者展开了一副生动真实的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画卷,那是如此的真实。众多人物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现了普通大众在变换莫测的大时代历史背景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成长道路,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歌颂。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书中也描写了新中国在大跃进及文革时期的历程。那时候,农民生活困苦,由此引发了不少冲突。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我们的国家才真正的有了生产力,农民生活逐渐过得殷实,不少人从中富了起来。作品中的孙少安就是一个例子。真的,国家的发展真的不容易,我们生长在现在的的繁华中,就应该更加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在作品中许多人物刻画深刻,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平凡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他的这种坚强、不怕苦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现在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吗?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在平凡的生活中锻炼自己,在磨砺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这样接班人。
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愿在日后人生道路上,无论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时,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让自己沉淀下来,学会淡定从容,平凡即伟大,平凡才是生活的真谛。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表达了对农村的热爱,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扬,歌颂了农民质朴、纯粹的心灵,歌颂了人们敢于拼搏,敢于吃苦,奋发向上的精神。这其中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乍听起来很虚无缥缈的概念,然而却对每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与行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自己的思维范畴中,在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去努力实现我们每个人的理想。我们的国家才会保持和谐的发展态势,才会真的强大。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中国梦。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5)
《平凡的世界》的那个年代或许是因为离我们太遥远的缘故,初读时难免会觉得它枯燥乏味,一度没有再读下去的兴趣。但是因为这本书是高考必读,我便怀揣着很大的功利色彩硬着头皮从头来过正式开始了阅读,慢慢的里面的角色都鲜活起来,少平这个角色逐渐成长的过程吸引了我。
开篇的少平是一个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十七、八岁他正值青春是一个长身体并且十分看中外在的阶段,然而家庭的贫穷使这个青春期的男孩连饱腹的食物都没有更别谈合身的衣服了。但他很懂事,即使饿的头昏眼花也不会跟家里多要一分钱,好在物质生活的匮乏并没有使少平失去斗志,他开始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许是因为年纪差不多,读着读着好似少平就在我身边,并且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变化。觉得他是一个懂事好学的男孩子。
时间在拿着黑色面馍的手中溜去了,少平长大了,高中生涯也随之要结束了,他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他成年了,已然可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在这两年里他放下了对郝红梅的感情,思想些许成熟的他不会因为所谓的初恋情人的背叛,在这个他曾经心动过的女生有难的时候落井下石,这个重情义的男孩子选择了第一时间出手相救。他交到了一生挚友田晓霞,通过与晓霞的接触他慢慢开阔了眼界,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思想得以在更大的世界里遨游,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这个一身正气的男孩子在我眼前呈现出了一个‘‘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形象。在危急时刻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侯玉英,没有人敢站出来,只有他奋不顾身的去救那个濒危的生命,这个时候,他是一个行侠仗义的少年。
高中生涯结束的少平回到了亲切的双水村,他的面前似乎没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路,只有每个农民都有面对的几亩土地在等他回去耕种。田福军上任,搞起了生产责任制,刮起了单干风,为了到头来能有一个好收成每家每户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自家的地种好,少平身为家里的青壮年当然是一个顶好的劳动力,这个思想广阔的读书人被迫无奈的走上了每个庄稼人必须走的道路。
庄稼人一成不变的人生不是少平想要的生活,即使在大哥的砖窑里能赚取足够的金钱,不再缺吃少穿,但我们的少平怎么可能忍受的了仅仅拘泥在双水村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他的腿或许没有走出去多远,但他的思想早已随着书漫游过了广阔的世界,他想出去闯,闯出自己的人生,即使撞的头破血流也不悔。就这样少平走出了温暖的故乡独自一人到黄原打拼他想要的人生。在黄原,这个曾经广读诗书的教书先生也必须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装作是文盲去融入到打工者的生活中,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从零干起。
至此我不禁感慨世事无常,多么优秀的男孩子啊,而他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是那么的残酷。少平的那个年代,是经历了“四人帮”的发展与垮台,我们无法用现代的眼光和思维去批判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但不置可否,当时的制度的确阻挡了一批批像少平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前往属于他们的广阔世界。每个历史时期都不乏怀才不遇的志士,他们有的“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也有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某一个角度看,这些人选择了消极避世,而我们少平却选择了逆风前行,这个男孩子身上仿佛始终有一股劲,不退缩的劲,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即使这条路上风雨交加,荆棘满地也绝不回头。
合上书本,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中走出来,现在的世道,我们早已乘着脱贫攻坚战的快车逃离了如此残酷的现实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平静,平静的如同没有风浪的大海,以至于忽然掉进去一块石子激起的浪花都会被我们视为滔天的波澜,而面对我们所谓的波澜滔天时我们顿感无力。从小就就备受呵护的我们似乎缺乏一种力量,让我们不畏艰险砥砺奋进的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少平身上便是他那股永不退缩、百折不回的劲,在某种程度上,少平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悄然影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