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初三作文
那天,我听见妈妈在和外公视频,隐隐约约听到外公说桥修好了,话中带着激动和喜悦。我很好奇,是什么桥值得外公如此兴奋和激动?后来我问妈妈,妈妈给我讲述了一个关于桥的故事。
外公所在的村子四面环山,门前有一条河,河面不宽,河水很浅,枯水期经常能看见裸露的河床。河对岸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一直以来,村民出行,都是踩着在河床上用大石头搭起来的几个石墩过河。河上没有桥。一到雨季,河水上涨,村民们便无法过河。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外公的村子也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分山,允许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因为是在山区,所以靠山吃山,村里利用山区丰富的木材资源带领大家种植香菇。政策一出,大家都纷纷响应,斗志昂扬。然而,村民的自留山都在河对岸,需要过河到对岸的山林中伐木砍柴。交通运输成了一大难题。村民运输木材需要先下到河道内,跨过浅水区的河床,然后再爬坡上到对岸,非常吃力。当时农村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人力板车,运粮食,运化肥,运木材全靠它。村民用板车勉强可以运输一些较轻的货物,但当有村民砍了一车柴或装了一车粮食出去或回来时,由于河道坡度较为陡峭,一个人往往无法将板车推上对岸,需要另找人帮忙;在夏季多雨季节,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淹没道路,完全阻断了两岸交通。妈妈说她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村里的人由于河道难行,载着木材或者粮食的板车陷在河里出不来,然后就有一群人喊着号子,把板车给解救了出来。她说那时候村民运东西真叫难啊!外公外婆也为此吃尽了苦头。那时候外公最大的心愿就是河上能有座桥。那条没有桥的河,也成了阻碍村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后来,外公被村民选为生产队队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桥。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经过外公多方筹措,和村民一起建起了第一座桥。这座桥是石头砌成的,虽然外貌不怎么好看,但却解决了当时最大的交通问题。村民们不用担心夏日的洪水,也不用担心原先运输的困扰。但好景不长,由于这座石桥并不是由专业人员和专业施工队建造的,桥的制作方式,技艺都有所欠缺。在洪水多次263作文网Www.263y.Com冲击之后,变得伤痕累累,遍布裂纹,成了一座危险莫测的桥。于是,外公又组织了第二次施工,用一座更高,更宽,更结实的桥梁代替了它奄奄一息的前辈。第二座桥可以让卡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通行,让村里的交通得到很大提升。路修好了,村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妈妈告诉我,后来村里很多人种香菇都发了财,成了万元户,那时候的万元户可是了不起的哦!妈妈还说家里不断的添了自行车,缝纫机,后来村子通电了,家里还买了电视机。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
然而,让外公感到遗憾的是,在建第二座桥时也没有请到专业的施工队,仍是组织村民修建的,并且没有安装护栏,由于天黑、分神等情况导致连人带车掉下桥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亡事故,但在外公心里,还是希望能有一座更好更安全的桥。虽然第二座桥比第一座桥更坚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多年洪水的冲刷和汽车的碾压,桥已经开始磨损,老化。就在几年前,一场几十年难遇的特大暴雨引发山洪,第二座桥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人们通往外界的路又断了。
而正在此时,一场振兴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的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在农村展开。外公的村子也不例外。面对村民出行的不便,这一次,村里决定建一座更好的桥。在政府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村里从县里请来了专业的建筑施工队,在原桥址上重新设计施工,建起了第三座桥: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桥。这座桥既宽敞,又结实。桥两侧还装上了精美的护栏。外公再也不用担心村民会掉下桥了,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会冲垮桥梁了。桥建成的那一天,外公高兴坏了,他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要想富先修桥。”这是流传在村里的一句口头禅。桥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原来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网络也走进了家家户户,农村人用上了抽水马桶,村里的女人们也跳起了广场舞。如今,外公已经满头白发,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有事没事的时候,他都会去桥上看看,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
妈妈说,这是一座通往外面世界的桥,也是村民和外公心里一座幸福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