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种大自在-高三作文
林清玄曾在《孤独的艺术》里写道:“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会含带同情和怜惜,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孤独,或许更像一种淡然与洒脱,游历于天地之间,静看明月阴晴圆缺。
“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独自品味山川之美,超然物外。“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将个人融入悠悠之自然,于一草一木中体会人生之百态。这种欢愉说不尽,无穷好,便注定其难以与人共享。
某一技术的创新多与一个精锐的团队有关,可一项伟大的艺术创造往往乃一人所为。人的思想具有独立性、独特性,这也注定人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尽相同。当人将目光从外界转向内部时,这种差异性将会更加显著。若人总沉于外界的享受,总听取他人的想法,而不做内部的沉思与开发,则其灵性也会慢慢散去。当心湖如镜时,我们便能觉察微小的悸动。所谓“大音希声”,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往往比击人耳膜的喧嚣更磅磗有力、振聋发聩。当人的思想遁入一种深刻或独特的境界时,往往被他人误解。所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正是这一道理。凡高在生前被世人鄙弃,逝后他的作品却价值连城。
人与人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在相处过程中很有可能展现尖锐的矛盾。因此,村上春树在写作中始终秉承“距离感”这一原则。他对语言保持一定距离,使其不与自263作文网Www.263y.Com身同化;他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远居国外;他书中的人也彼此保有一段距离。在《且听风吟》中,“我”对断指女孩始终不曾表现出爱人般的关心呵护,暖意像一丝风,只是在若有若无间流露——或许“距离”便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温情吧,过度的相依相伴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创伤。适当的“孤独”将人与人之间的枷锁得到松驰,使彼此都不至勒得太紧。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孤独者往往是时代的弄潮儿,坚守正道,不惜与世界对抗。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屈原投江,不忍睹国亡,他以一己之力对抗着腐朽与没落;苏格拉底饮鸩,唤真理之声,他以一己之力对抗着愚昧与昏庸……
所谓孤独,只不过是当一群人都站在另一边时,凭良心站在这一边。但,阿兰·德波顿曾说:“认为与世不合就是真理的同义词,与认为与世不合是错误的同义词一样幼稚。”对恶的反叛便是对善的投诚,孤独对于时代的意义,也就在此。
孤独并不等于孤僻或者脱俗,孤独的人也可以很合群,也会享受物质的快乐,但除此之外,他们仿佛受到了一种命运的召唤,亦或是倾听到了灵魂深处的呐喊——这提醒着他们,是时候走向更高处了。
孤独是种大自在,让灵魂挣脱枷锁,在时空的一角,静看人间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