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复活”,任重道远-高三作文
“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那经千百年“发酵”,散发独特醇香的古典诗词背后所蕴藏的厚重。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开始举办有关诗词的活动,更有90后青年以诗人为自己的职业……但我认为,流于表面的形式并不重要,是否真正走心而非人云亦云?诗词“复活”,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一部电影中曾出现这样的台词:诗人这个职业早就死了。诚然,在信息娱乐高速发展的时代,鲜有人再去关注千百年前留下的精髓,更不会有人真正以此作为自己谋生的职业。正是“中国诗词大会”给予了大众一个重新认识、了解、感受中华诗词魅力的机会。节目的流行的确是一个好现象,证明人们并没有丧失鉴赏能力。但每个人真的是因为受诗词熏陶才让其充盈在日常生活中的吗?到底是追随诗词的流行大势才去凑个热闹,还是发自内心地去感受传承其精华,答案自在人心。
2017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朋友圈瞬间充满了借他诗词以表怀念之情的配文。然而,有多少人了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句诗的263作文网Www.263y.Com写作背景?发完朋友圈,还有谁愿意静下心去读讲述他生平的文章?诸如此类的“面子工程”不胜枚举。某地为推广传统文化,斥巨资在市中心广场建造了一座镀金孔子雕像。开幕仪式上人们西装革履争相与孔子“合影”,可谓不伦不类。宣传活动固然不能缺少,但类似这样借弘扬传统文化潮流而满足自己商业目的的活动,起到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诗词“复活”,其关键在于人们在空闲时间愿意与诗词为伴,用心体悟其间或喜或悲,或豪情万丈或柔情似水的情感。由此看来,诗词“复活”,路漫漫其修远。
对于大学毕业典礼“行古风,讲文言”;中小学生穿汉服,行跪拜礼等等事件的热议,其本质就在于人们担心这些活动是否真的能将传统文化植根于青少年的心间。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那便是大众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希望通过媒体等各界人士的努力,能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不要让它被谋求利益、从众行为所淹没、吞噬,改变了初衷。
不仅是诗词,传统文化“复活”,仍任重道远,吾辈将继续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