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测试答案速看

时间:2025-01-13 21:05: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孟子三章

名师领你学语文 语文不用愁

《孟子三章》测试答案

一、

1、(1)举:选拔,任用(2)拂:违背(3)衡:通“横”,梗塞、不顺(4)敌:匹配,相当

2、(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2)这样之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儒 《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5、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6、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7、A D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9、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二、

1、(1)城:内城(2)池:护城河(3)委:放弃(4)去:离开(5)至:极点(6)畔:同“叛”,背叛

2、(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2)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3、天时,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下顺之

5、对比

6、排比。更具气势,兼以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7、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来阐明其政治主张—“人和”的重要性,他主张“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得道者”才能治国平天下。

三、

1、(1)诚:真正、确实(2)焉:怎么,哪里(3)戒:谨慎(4)正:准则,标准(5)淫:惑乱,迷惑(6)移:改变,动摇

2、(1)能实现理想,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2)(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4.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5.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6.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7、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8、大丈夫所坚持的原则。(这句话出自“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为“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因此,这里的“道”应该是大丈夫所坚持的原则。)

9、C(以“妾妇之道”作比,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准则,并非大丈夫。)【解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对公孙衍和张仪的描写,可看出他们崇尚霸权主义,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大丈夫”行为,大丈夫应是与老百姓一起实现自己的志向,若不能实现志向,便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