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1-14 07:10: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赤壁赋教案

在高中教师招聘考试中,《赤壁赋》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赤壁赋》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一篇散文赋。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在贬谪黄州游览赤壁时的有感而发,文章以秀丽的语句、简练的手法,用清风、明月、江水、小舟描绘出一幅深意无穷的赤壁夜游图;再加上客人主人富有哲理的对话,用水的流逝、月的盈亏以及风声月色交代出变与不变的道理。这篇文章上半部分写景抒情,下半部分由景生情,情与理相得益彰,因此《赤壁赋》既是游记,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中文言字词,如通假字“属”,状语后置句式如“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给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每个部分的大意。

2.学生通过诵读法、以读促悟法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自主理解与交流合作相结合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体会本文中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文中逝者如斯的哲学理念,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运用的妙处,感受作者文笔背后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指导阅读、点拨法、圈点勾画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自行预习

1.利用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着重看被贬谪黄州这段经历,了解赤壁的历史常识,以及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外,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难点,配合文章注释归纳新知识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生的组成的苦乐参半的,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豁然开朗,其实所谓的挫折痛苦,只是一个人角度的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在面对“乌台诗案”的低谷,贬谪黄州的不幸时,夜游赤壁,与友人畅谈人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是怎样面对人生不幸的呢?

初读课文,以读促悟

1.听录音朗诵,并齐读课文,练习朗诵。

主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并梳理生字词。如:兴:兴起的意思;属:通“嘱”,意思是劝,请;

了解句式,如状语后置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本文主要描写了月夜美好,泛舟江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客人吹起萧声的苍凉之感,引起了主客之间对于人生感受的对话,全文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人生哲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交流: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画面,展示了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

第二段:作者饮酒放歌,心情欢乐;客人吹箫,倍感悲凉,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客人感悟人生短促,情绪悲观。

第四段:作者畅谈人生感悟,豁然开朗。

第五段: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谈,兴尽入睡。

研读问题,深入讨论

1.以变化和不变化作为探讨,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找出表明变化和不变化的词语。

明确:水的变化是逝者如斯,不变是未尝往也;月的变化是盈虚如彼,不变是卒莫消长;人的变化是生老病死,不变的是代代相乘;由物及人,情景交融,

2.文中人物的情感又是如何随着变化?

第一段感受美好的画面,主客二人以喜悦为主,接着客人吹箫,喜悦的感情慢慢被冲淡,感叹到人生短暂,怀古伤今,情绪悲观,接着作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乐观旷达,让客人豁然开朗,最后转悲为喜,兴尽而睡。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形象优美,善用修辞。

文章之美在于语言运用之美,文章语言隽永,形象优美。

老师提问:本文语言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使用圈点勾画法,找出一些语句,如在描写客人吹箫的时候中对萧声的描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继续提问他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让你觉得文段优美,使人动容。

学生回答出连用六个比喻,充分的渲染了箫声悲凉,抽象的笛声变得若隐若现,如在眼前,在江上与寒夜中显得更加凄凉动容。

“情、景、理”融合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的合理运用让文章读起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诗有情但却理,词有景却多情,在赋当中,由于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使文章显得不会太过强说愁;而景色的描绘,又让整篇课文氛围优美,整体和谐,在文中最后,又加入了说理的成分,可以发现说理的成分并不是强加上的,而是有逻辑,有层次的将说理部分层层托出。

不管是抒情,还是述理,全文都离不开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结合本篇文章,谈谈你对作者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人生、失败、感受”几字,让同学们用黑板上几个关键词进行造句,其中需要包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提问学生,你认为的失败是什么?失败以后你会怎么做?在今天学完了《赤壁赋》之后,你认为苏轼是一个失败后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人生的人呢?并随机请同学起来作答,让他们对苏轼进行一个深入的理解,并说出自己和苏轼在面对失败后有何不同。

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回顾本文的艺术手法,学会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整理归纳课文中归纳的实词,把握文章整体的脉络,任选一画面进行拓展描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和朗诵法,知识点涵盖多,内容丰富,应当注意后期的教学反馈,督促学生理解掌握。上课时应多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等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做到知人论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公讲师解析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