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除了《回乡偶书》,还有更多你不知道的传奇故事!

时间:2024-12-27 00:09:3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当年离家,风华正茂;

今日返归,鬓毛疏落……

离 乡多年,贺老书写了怎样的人生呢?









贺知章 (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公元659-744年





基本信息

别名:字季真,号四明狂客

外号:“诗狂”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

出生地: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信仰:道教



荣誉称号

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醉八仙”;

与张旭、怀素并称“唐草三杰”;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



工作经历

公元695-721 高中状元,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公元722-725 入丽正书院,参加《六典》等修撰,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公元725-737 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公元738-744 改官太子老师、正授秘书监。



生平轶事

神话出生

公元659年,居于贺家园的贺彪之妻赵氏,已身怀六甲,竟十二月未生,深感奇怪。一日忽梦见有个神仙背依石岩山朝南坐着,前面有一杆大笔放于“文笔峰”上,口中念叨,在一番手蹈笔舞后便飞上天去。赵氏惊醒后肚子疼痛,一个时辰后便生下一子,贺彪见其颇具异相,占卜梦意,便取奶名“知彰”(“知微知彰”之义),后又取字“瘅生”(“彰善瘅恶”之义),希望他日后能成为一名疾恶行善的真人。

科甲头名

公元695年,贺知章在稍前吏部试刚中了进士超拔群萃科,例第一名,后殿试由武则天女皇钦点为状元,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状元郎。要说贺知章得中状元,除天资优异外,学习也是十分刻苦的。由于家境贫困,缺少学习用品,他就用树枝沾水在石板、砖头上练字,借助庙堂里的烛光看书自学。在他二三十岁以前,母亲因劳成疾,双脚不能行走,知章便定做了一副竹箩,一头装满书籍,一头坐着母亲,就这样担着母亲行遍乡里,休息时就拿出书本来看,这也是后人称他为“贺担僧”、“贺担仙”的由来。

资捐仪桥

贺知章年幼丧父,每逢青黄不接,便跟着母亲去赵家坞西优罗山下元兴寺乞食斋饭,从家里到元兴寺约有二公里,中隔一条河,河上架着一条宽一步的竹桥,很不好走,常有人跌落。小知章说:“我若当了县官,定用薪俸造座大桥,让村民们走得舒服些。”公元725年,官至礼部侍郎的知章忆乡还愿,委托表兄陆象先和好友卢象带上金银,到元兴寺旁的河上造座石桥。经众议,定名为“凤仪桥”,今之“义桥”名,便源于这座凤仪桥。

金龟换酒





公元742年,贺知章与李白一见如故,便邀请李白去饮酒,到酒楼坐下才发现身上未带银两,知章毫不犹豫地解下了佩在身上以示官阶级品的“金龟”,换酒为乐,与李结为忘年之交。其时,贺比李大四十岁。在知章的极力推荐下,李白仕任供奉翰林,贺知章逝世后,李白曾两次携子女来越,并嘱子孙看守贺公故地,今新塘街道文源社区文里村即陇西李白后裔。



百官饯行

公元744年,为官近五十载,官历四朝的贺知章请求告老回乡。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长安东门设立帐幕,率百官为之饯行,并带头赋诗赠行。贺知章所享受的这种送行可以说是荣耀至极,也是文坛之千古盛事。



代表作品



纪念建筑

位于萧山蜀山街道的知章村思家桥

位于萧山小东坡河边的知章公园

位于萧山北山公园的贺知章雕像

位于宁波月湖风景区的贺秘监祠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