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 .pdf
时间:2024-12-26 16:02: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 【教学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章借助丰富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荷塘 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当时漫步荷塘时内心的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 哀愁之情。这种淡淡的喜悦与哀愁极具作者情感体验的个性色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 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景语”去揣摩、领悟作者内心的“情语”。采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讨等学习方式,去品味文章所营造的朦胧素淡之美,认识一代 文学大师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资料卡片、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 的韵味。 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显示: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 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匆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 了。…… (《春》) 师: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们常常会于文章所流露出的款款深情之中感受到一种朴素、 典雅、富有诗意的美。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在月色的陪伴下,到清华园西院镜春园里的荷 花池,朱自清先生当年曾“日日走过的”那片荷塘去感受一下这种美。 二、推进新课 师: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同时了解一下,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篇散文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主要写了作者在一个月夜,漫步荷塘时的所见所想。 师:说得好。“所见所想”这个词用得较准。那么,你能说说这个 “见”和 “想”大致都 有什么内容吗? 生:所见有月、树,想到一些诗歌。 师:请坐。对,如果说仅从“所见所想”的角度来看,文章的内容的确是没有超出这位同 学的概括。不过,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在这些“见”和“想”的内容 里,更是流露出了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比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说-- 生:(齐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对,就是这句话。我们把它叫做本文的“文眼”。(在黑板上写下“文眼”二字)所谓 “文眼”,顾名思义,也就是能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这句话提示我们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什 么问题呢? 生:(七嘴八舌)明白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不宁静,怎样表达这种不宁 静……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循着作者漫步荷塘的踪迹,来看看作者在此时“所见所想”和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来把前三段的内容朗读一下。 谁先来? 【有学生举手。】 师:很好。这位同学,请。 【学生朗读1 至 3 段。】 师:请大家评评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读得好。语速把握比较符合当时那种散步的情景。 生:他的第一句和我处理的差不多,能突出一种有心事的意思。 生:我觉得整个第三段他处理的还不够好,缺少一种“自由”的心情。尤其是“我且受用 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句,这句话应该是有一种高兴的意思的。 师:看来大家这个评委都很有水平,(生笑)说话都有理有据的。的确,作者的感情在这 三段里应该是有一种变化的,正如几位同学说的,开始是“不宁静”的,有一种烦闷的情绪, 接下来是想要“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了,此时作者似乎是想要寻求一种摆脱。 【学生沉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