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赏析

时间:2024-11-10 19:42: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听听那冷雨赏析

陈慧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诗质散文,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这两句话怎么理解?

通过查阅资料,可归纳为如下几种说法:

1.吴周文《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解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08年5、6月合刊)中是这么说的:所谓“十年前”的“摧心折骨的鬼雨”的“迷失”,是指20世纪60年代台湾文坛关于乡土文学与“现代派”之争,余批评甚至攻击台湾左翼作家及乡土作家,让人诟病至今。此事不为大陆读者所知,作者命意于“冷雨”,把思念大陆凄迷的感觉,诗化为“风吹雨打”的漂泊人生,以致凝成“窗外在喊谁”的诗句。雨声,是大陆母亲对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呼唤!雨声,也是漂泊游子思念故土的心灵之和声。这乃是诗人“乡愁”的最形象、最生动的诗性表达,这句诗无疑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林忠港在《文学欣赏的内容、形式及其他——以〈听听那冷雨(节选)〉为例》(2011年第04期的《语文学习》)上是这样说的:

(第五段)第一句作者化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写的是蒋捷的身世,说的却是自己的人生。这里有人生沉浮的凄凉,有前尘隔海的凄清,有时代剧变的凄楚,有浪迹天涯的凄迷。笔者以为,这个句子只是铺垫,后面两个句子方为真意所在。“鬼”有隐秘、阴险、不测之意,这里的“鬼雨”可能指“文革”。若联系蒋捷“而今听雨僧庐下”的诗句,极易使人想到“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的诗句,简直妙不可言。此为一妙。“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该”字别有意味,说明现今之“雨”早已失魂落魄。“雨”字单独断开,似乎潜伏着魂兮归来的呼唤。此为二妙。最后一个分句“窗外在喊谁”冷然收尾,有意与前文脱节,使之形成跳跃的思路,恰恰暗合了作者神情恍惚迷离的状态,而大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鬼雨”正是造成作者“摧心折骨”的主要原因。此为三妙。有了“黑白片”的烛照,我们可以感受得更真切,领悟得更深刻,体验得更到位。

解读这两句话就需要好好研究文本,深入文本,针对这两句话,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十年前”指什么时候?“鬼雨”是什么样的雨?为什么用“鬼”来形容?“鬼雨”为什么是“摧心折骨”的?他怎么“迷失了自己”?“窗外在喊谁”?谁在窗外?谁在喊谁?

《听听那冷雨》文章写于1974年,十年前應是1964年前,那么在1964年之前的那场“摧心折骨的鬼雨”是指什么事件呢?

请看写于1963年12月10日的《鬼雨》(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此处就已明确地提出“鬼雨”一词了。《鬼雨》的创作缘起是:1963年冬天,余光中范我存夫妇唯一的儿子诞生仅仅三天即夭折。请看《鬼雨》中的两段原文:

雨在这里下着。雨在远方的海上下着。雨在公墓的小坟顶,坟顶的野雏菊上下着。雨在母亲的塔上下着。雨在海峡的这边下着雨在海峡的那边,也下着雨。巴山夜雨。雨在二十年前下着的雨在二十年后也一样地下着,这雨。

巴山的秋雨涨肥了秋池。少年听雨巴山上。桐油灯支撑黑穹穹的荒凉。(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中年听雨,听鬼雨如号,淋在孩子的新坟上,淋在母亲的古塔上,淋在苍茫的回忆之上。雨更加猖狂。屋瓦腾腾地跳着。空屋的心脏病忐忑到高潮。妻在产科医院的楼上,听鬼雨叩窗,混合着一张小嘴喊妈妈的声音。父亲辗转在风湿的床上,咳声微弱,沉没在滚浪的雨声之中。一切都离我恁远,今夜,又离我恁近……今夜的雨里充满了鬼魂。湿漓漓,阴沉沉,黑森森,冷冷清清,惨惨凄凄切切。今夜的雨里充满了寻寻觅觅,今夜这鬼雨。落在莲池上,这鬼雨,落在落尽莲花的断肢上。连莲花也有诛九族的悲剧啊。莲莲相连,莲瓣的千指握住了一个夏天,又放走了一个夏天。现在是秋夜的鬼雨,哗哗落在碎萍的水面,如一个乱发盲睛的肖邦在虐待千键的钢琴。许多被鞭笞的灵魂在雨地里哀求大赦。魑魅呼喊着魍魉回答着魑魅。

“鬼雨”是什么样的雨?为什么用“鬼”来形容?因为今夜的雨里充满了鬼魂。湿漓漓,阴沉沉,黑森森,冷冷清清,惨惨凄凄切切。今夜的雨里充满了寻寻觅觅,今夜这鬼雨。

“鬼雨”为什么是“摧心折骨”的?他怎么“迷失了自己”?无须多言,唯一的儿子诞生仅仅三天即夭折。死亡接新生之踵而来,使青壮年时期的诗人蓦然感到生命之脆弱与短暂,过早体验到死的迫近,“死就在你的肘边”。

窗外在喊谁?谁在窗外?谁在喊谁?是他那出生仅仅三天即夭折的儿子喊他那“迷失”的魂。

那么,余光中的魂喊回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余光中曾说:“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的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槌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像《鬼雨》那样的想象幅度,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中极为罕见。

余光中先生曾说,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失去:失去伙伴,失去朋友,失去同学,失去亲人,失去故土。窗外在喊谁?哦,余光中的魂终于回来了。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