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解析.ppt 免费在线阅读

时间:2024-12-26 14:25: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听听那冷雨赏析

《听听那冷雨》解析

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 有一位散文家,时常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 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 作家生平及主要作品 余光中(1928~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他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余光中曾经诙谐地把大陆称为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层次大意,品味文章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理解和把握文中所运用的大量古典诗词和对偶、排比、叠字、通感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本文中“雨”的意象的丰富内涵,理解听“冷雨”的感受和作者的“乡愁”。 课文写作背景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文章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乡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 听听那冷雨 全文层次划分及段落大意: 第一层(1-4自然段):由台湾岛上的“雨季”引入对“大陆”的思念,“大陆”的“春雨”连接着“他的少年时代”,引起“他”对祖国大陆故土和古典文化浓郁的牵挂与坚定的信念。 第二层(5-6自然段):从“看看”、“嗅嗅”、“闻闻”、“舔舔”等各个角度写雨,通过“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和人生感悟 。 听听那冷雨 第三层(7-12自然段):为全文高潮。作者将“雨”想象为“一种回忆的音乐”,从“听听”的角度,尽情地抒写他对大陆生活情景的回忆和思念,以及久离大陆、漂泊在外的“凄迷”心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 第四层(13-15自然段):写听不到雨声的失落,以此传达出“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的深深憾恨。 听听那冷雨 第 一 层 1、以惊蛰过后台北的雨开场,远离大陆25年的作者走在回家的路上,渴望回到大陆老家。 2、从广义的中国人角度描述他的心从未离开过大陆,只是眼前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中国了。 3、中国在哪里? 4、从中文的美丽与方块汉字的博大精深入手,明确表达了中国与自己的关系。 听听那冷雨 第 二 层 5、先写雨天的气味,再写自己找寻气味的来源。 6、作者第三次去美国,将落基山脉的景象与台湾溪头山雨作比较,对究竟是中国山水成就了中国画,还是中国画成就了中国山水的问题感到迷惘。 听听那冷雨 第 三 层 7、听听台北的雨,回味大陆的雨声,感受到思乡中的雨的灵魂。 8、从优美的中国古典文化中聆听雨声。 9、听眼前屋瓦上雨的节奏。 10、听二十多年前,日式屋瓦上的雨的节奏。 11、回忆二十年前,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 12、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 听听那冷雨 第 四 层 13、台北的时代变迁:从瓦屋顶到公寓的水泥顶;瓦上的音乐成了绝响。 14、眼前台北的雨中,仅存了伞的韵味。作者感叹时光的飞逝。 15、将记忆拉回25年后的现在。作者无法淋一场故乡的雨,只落得些白发,还是仅能做一个广义的中国人。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 听觉 本文“雨”意象的丰富内涵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故乡母亲的孺慕;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美丽中文的热爱;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古中国历史的遐想;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余光中的“文化乡愁” 乡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就成为文学作品中普遍而恒久的主题。 余光中的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他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痴情,更蕴涵着亿万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诗人用大量的文化符号表明,华夏文明的根在中国大陆。正是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强烈思慕,诗人才会在迷幻空蒙的雨中,怀着无尽的乡愁,苦苦追思故土。而凄凉雨中的对故土的回忆,又让诗人充满了温馨,获得感情上的慰藉。 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说 “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都是潮润润的。”? 第一自然段前半部分的叠词很多,有什么作用? “料料峭峭 ”、“淋淋漓漓 ”、“淅淅沥沥 ”、“天潮潮地湿湿 ”、“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凄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