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与温州的情缘

时间:2024-12-27 16:55: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与温州的情缘

1923年朱自清由他的北大同学周予同介绍,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的前身)任教,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温州。当时的温州除了省立十中,还有一所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因为两所学校的课程大多数相同,所以一些教师都兼教两校。朱自清也不例外,他一边在十中教“国文”,一边又在十师兼教“公民”和“科学概论”。考虑到要在两个学校走动,所以一开始朱自清选择租住在离两校都较近的大土门,但不久由于大士门失火,就迁到朔门四营堂巷34号,在那里一直住到1924年10月全家离开温州。上世纪20年代初的温州,虽也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但整个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中学里的学生仍然半文半白的写些“小楼听雨记”、“说菊”之类的命题作文。朱自清到十中后,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白话文,让学生的思想和文笔得到解放。开始时,学生们对这位个子矮小、表情刻板的新教师并没有多少好感。日子稍微长了,发现他教学认真,谆谆善诱,才情兼茂,严厉刻板的后面隐藏着对生活、对人生、对一切的深沉的爱,待人真诚和气,便很爱戴他。暑假时,朱自清回江苏探望老父,随后同俞平伯泛舟秦淮河,八月底回到温州。那篇被称为“白话美文的模范”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在温州写定的。这年秋,省立十中和省立十师合并,仍称十中,附设师范部。他为合并后的十中撰写校歌歌词:“雁山云影,瓯海潮淙,看锺灵毓秀,桃李惠茏。怀籀亭边勤讲诵,中山精舍坐春风。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攸同。”十中虽属省立,但经费常超支。教师一学期只领齐三个月工资已司空见惯。朱自清要养活全家五口,又要赡养父母,这一情况自然使他更见窘迫拮据。迫于生计,他决定第二年春只身去宁波的省立四中任教,把家属留在温州,以省去一笔搬家费用。1923年底,他在去宁波前夕,利用寒假的闲暇,写了四篇散文,编为一组,取名《温州的踪迹》。其中,《月朦胧、乌朦胧、帘卷海棠红》是描写一张国画意境的。画的作者马孟容,是朱自清十中的同事。《绿》描写瑞安仙岩梅雨潭,据马公愚1964年回忆,那次去仙岩,朱自清诗情洋溢,曾风趣而激动地说:这潭水太好了!我这几年看过不少好山水,哪儿也没有这潭水绿得那么静,这么有活力。平时见了深潭,总未免有点心悸,偏这个潭越看越爱,掉进去也是痛快的事。这潭水是雷响潭下来的,那样凶的雷公雷婆怎么会生出这样温柔文静的女儿?又说,历来山水游记,写瀑布的多,因为它是动着的,变化着的,写起来容易生色;潭水是静的,写起来就难得生动,故历来写潭水的就少,象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写几个小潭的,千百年来能见到几篇?永州是穷山恶水的地方,同仙岩不好比。这次回去,是非写不可了。文章发表后,五六十年来一直作为范文收入文学教科书,同他后来的《荷塘月色》、《背影》,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作。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变迁,现在梅雨潭景色已非复旧昔,但因朱自清的关系,努力给予保护,尽力保持旧观,并在潭边建造了一个“自清亭”以作纪念。1924年暑假,朱自清来温州度假,9月5日,乘船去宁波,可是仅过三个星期,又匆匆赶回温州。原来,这年9月,盘踞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与盘踞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祥发生“江浙战争”,当时盘踞福建的军阀孙传芳也属直系,为配合齐燮元,便命其师长彭德铨率部抄袭浙南。9月中旬,彭攻下平阳,进军温州,温州居民纷纷逃到山区避难。这时,朱自清只身在宁波、上虞教书,老母、夫人和三个子女,均在温州,全是老弱妇孺。她们举目无亲,兼之身无分文,真是寸步难行。夫人当时正患病,又乏钱用,急忙发电,要朱自清火速来温。十中教员马公愚(马孟容的胞弟),深知她们的处境,便请她们随自己家一起到永嘉枫林去暂时躲避。后来时局稍平,她们要先回温州,马公愚特地托一个佣人护送,并借给她们10块大洋以备急用。9月27日朱自清乘船来温,到海门时(现台州市椒江区),船忽停开,他不得已改道温岭街,步行了一百来里路,在江夏搭船,“途中凡历二日”才抵温州。宁波的省立四中也因战争暂时停课了,朱自清将要面临失业的威胁。好在这时上虞白马湖的春晖中学请他去执教,才使他有一个谋生的地方。10月3日,他经过一番料理,扶老携幼,离开了温州。临行前,他很感激马公愚患难可托的侠义之举,特地给仍在楠溪的马公愚留下一信,说;“先生于荒乱之际,肯兼顾舍间老少,为之擘画不遗余力,真为今日不可多得之友生!大德不敢言谢,谨当永志弗谖耳!”朱自清虽然此后便没有再到温州的机会,但对温州却一往情深,正如后来他在给马公愚信中说的“温州之山清水秀,人物隽永,均为弟所心系。” 1925年10月,他在清华大学任教后不久,写了一首《我的南方》诗:“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地飞扬!”抒写了他对南方、对温州的留恋,以及回顾那几年动荡流离时的复杂感情。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