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学案例-jhlxlvhainan-搜狐博客

时间:2024-12-26 23:28: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一、思考问题

《会变的线》一课是人美版第三册内容,在课改的浪潮中,我一直都在想:怎样运用新理念,用好教材,上好课?思考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在这节课上我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充分体验线的美、感悟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二、案例描述

1、 认识线

“线描”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方法,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很陌生、枯燥。为此,我发挥这个年龄段孩子好奇心强、乐于想象的特征。由“电线哥哥”入手,然后称学生为“小魔术师”,让他们主动去观察、发现身边各种有关线的物品,并感受其美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游戏:变一变 想一想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线哥哥,可不要小瞧了他,他还会变魔术呢!不信,我们来看看。

——师将电线分别按直、斜、弯三种形式演示;生分别说出直线、斜线、弯线三个名称。

(2)、师:电线哥哥累了,老师这还有好多这样的直线呢!谁能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和灵巧的双手把它变成你知道的其他种类的线?

——生跃跃欲试,争着上前操作:折线、波浪线、交叉线…….

(3)、师:你们真聪明!就像一个个小魔术师!不过呀!这些线更像魔术师呢!它们摇身一变,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仔细看看我们周围,再想想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生个个露出好奇的神情,向四周望去,有的目光落在了窗外的山上,有的目光落在了交叉的灯线上,有的目光落在了暖气片上,有的目光落在了头发上……个个都是激动异常,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4)、师:原来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呀!它们真会变!真神奇呀!板书课题:会变的线条

2、体会线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除了欣赏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和学生作品之外,我结合了音乐教学方式设计了一个游戏和学生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线的认识,体验线的情感,从而使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对美的认识与感悟。

游戏:听一听 画一画

师:这些线条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它还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不信,我们来试试。

——播放了两段音乐旋律。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线条,作品展示时,学生的讲评头头是道。

学生A:我在听抒情的音乐时画了一条波浪线,这段音乐让我想起了妈妈的怀抱、夜晚的星星、流淌的小河,所以我画了一条波浪线。

学生B:我画了一条像山谷似的折线,很粗,因为这段音乐听起来很严肃,像生气了似的。

学生C:我用疏线、细线来表现第一段音乐,用密线、粗线来表现第二段音乐。

3、运用线

师:童话王国的国王请人为他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可设计的这些物品他看后不满意。他说还不够漂亮,你们看一看,猜猜国王为什么会不满意?

——师展示各种物品形状的平面卡纸。

——生不约而同地答道:没有美丽的线条!

师: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魔术师,想请大家帮帮忙,把它们变得美丽无比,你们愿意吗?有信心吗?

——生肯定的回答震耳欲聋。

三、反思与研究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思考了很久,结合课改思想,总结了以下几点:

1.美术学习的情境化教学

在这个案例中,我思考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识活动所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学生乐学、愿学,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游戏、故事等活动方式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本课教学我由“电线哥哥变魔术”导入,自然地引导学生参加游戏活动,并赋予学生“小魔术师”称号,在帮助国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个个鼓足劲儿,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一直持续到课堂活动结束。教学活动始终在生活中开展,由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线引入,引导学生对线产生极大的兴趣。有机地将美术课和音乐学科联系起来,这些其实就是美术学习创设情境教学法的体现。课改理念下,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一化的美术技能学习,而是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全面发展。案例中,我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在美术课中结合了音乐活动,听音乐画线条,学生感觉新奇,让学生不仅认识线、了解线,还将线与自己的生活、情感联系起来,从而从新的情感层面感悟线的变化、线的美。

2.课堂中向学生渗透美的感受

这节课未上之前我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在美术课中体验线的美,感悟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这其实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所以,教学就不应该拘束于教材,为了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能力,我联系音乐与人的情绪(平静、快乐、愤怒)间的关系,这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换角度地理解不同的线,在课堂中还安排三次欣赏,让学生在从对线的简单认识到深刻感悟基础上去欣赏名画名作,去欣赏现实生活中的美丽风景和小朋友笔下的多彩画面,以全新的视觉角度去欣赏,那就是从线的角度去理解。而这种感触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是审美能力的雏形,是艺术感受能力的嫩苗。我们一直在高唱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那个能力,殊不知“润物细无声”,只有切切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课,才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发展学生。

3.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还做的不够,只通过“听一听,画一画”,让学生感受线的变化、线的美。如果让学生再用体态、手势表演乐曲中线的旋律与节奏,感受乐曲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尽情享受线的优美变化,巧妙的把乐曲更进一步融入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气氛既使那些不善于当众表演的学生也能像模像样的动起来,又强化了学生对线的视觉感知,会使整个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又如:为了节省授课时间,要发言的学生多,而我却叫得少,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部分如果时间充裕一点,让学生能自评互评,应该更能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再如:这样的课堂安排时间上无法很好的控制,《变化的线条》一课虽然整整花了40分钟上完,但是展评环节却匆匆滑过,当然我可以适当的加快教学速度,缩短学生作画时间,但又担心产生“蜻蜓点水”的效果,看来如何利用有限的40分钟,让其产生无限的教学效果,将值得继续研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更大的进步。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