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言获奖感言的感言-莫言 讲故事 真理 饺子 感悟 功利 母亲 作家 乞丐 负罪感-东方评论-东方网

时间:2024-12-26 14:11: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莫言获奖感言

对莫言获奖感言的感言

2012年12月8日 10:24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张生泉 选稿: 赵菊玲

莫言穿着一身中装出席了诺奖授奖仪式。获奖要发表感言,对感言的感言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感悟。在这种学习中,我发现有三点特别打动我――这种打动也具有普遍意义,更值得写出,与大家一起感悟:

一是他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愧疚打动了我们。他说,在我获奖后,有很多人与我一起分享着荣誉,但是母亲没有分享。母亲是他人生的导师,这种导师的表现不是夸夸其谈,不是长篇大论,只是平常入情入理的一个关心、一次爱惜。有一年过节,一家子在一起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大家对好不容易获得的饺子倍感珍贵。突然来了一个乞丐,莫言给了他几个红薯,没想到乞丐不领情还振振有词地说:“凭什么你们吃饺子,给我吃红薯啊?”莫言火了,回答道:“我们也不是经常吃饺子的,你要就拿,不要就滚!”这时,母亲一声不吭,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全部给了乞丐……我们都说,母亲是孩子第一个教师,这时正确的;实际上,我们还要说,母亲是不仅孩子也是成人以后的人生之关键时刻的教师!这种关键,就在于她内心的真切总是在你忽视、漠视甚至无视之后及时赶到;这种关键,就在于她内心的善良总是在你乏力、疲惫甚至反感之际处处出现!我们都有母亲,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的;莫言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内疚甚至负罪感可能也是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思念、内疚甚至负罪感――这是真切的感受,更是内心无法弥补的缺憾,痛苦就在于这种感受、这种缺憾!

二是他表态,“要在人的立场上继续写作,要反映实践、超越实践。”这一表态也是值得我们首肯的。虽然这有点套话之嫌,但是在莫言嘴里说出这个话,还是有它特别的意义的。因为,莫言的作品与他人作品的区别之一就是他对“要在人的立场继续写作”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感悟,有着自己独特的追赶和追求。这种感受和感悟,可以是《红高粱》中潇潇洒洒走一回的豪迈和执着;这种追赶和追求,也可以是《蛙》中那一份真挚却可能是愚昧最后又回归平常的反映、反对和反思……在这个感受和感悟中,我们看见了莫言的立场、人的立场;在这个追赶和追求中,我们领悟了实践是一回事、小说中的实践可能又是一回事,最后我们知道:不管哪一个实践是否真实,是否值得珍惜,这不主要、不重要――最主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实践、内心的思想有没有得到反映、有没有得到超越!

三是他认为,他还要继续“讲故事”,因为“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言下之意,他还要继续为这个真理和正义而奋斗。对此,我以为,莫言的这个理解和看法,有正确的一面,也有值得商榷的一面。

正确的是,作为一个作家要有使命感、责任心,作家写作不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宣泄”、不可能是“高高挂起的孤独感”,作家要写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的故事,通过故事我们看见了中国的宝黛爱情、看见了法国的圣母院美丑、看见了美国的布鲁克林三棵树、看见了哥伦比亚的百年孤独……莫言的小说和小说人物虽然有点灰色、有点魔幻、甚至有点诡异,但它还是揭示了我们这个苦难民族的特定时代、特定生活。

但是,作家和哲学家、思想家不一样,后者靠揭示真理、发现真理为生,而作家不是主要靠为真理和正义努力的角色――这个角色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是思想家、再次是教育家等等角色来承担的,作家就是靠发现善和揭示美来达到陶冶情操、增进美感的。作家没有义务和责任来直接判断孰是孰非(虽然作品的人物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和价值),作家只能通过人物性格的刻划和人物思想的分析,去表现人性深处那一点单靠政治管理、思想逻辑和教育知识等难以企及的情怀、情愫、情感。如果作家一味“追求正义感”、“追索真理感”,作家就会陷入说教甚至不伦不类的辩护士或反叛者的境地,小说的艺术性、欣赏性没有了,思想性再多再大也是没用的。雨果的《九三年》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没有一味高举正义和真理的大旗,但是通过人物较量和角逐,却又非常好的达到了这个目的,这就是艺术的“没功利的功利”、“超功利的功利”!反观近年来我们的些作品,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也都是在这个问题上或有心得、收获或有迷茫、混沌,所以糊糊国民还可以,一拿到国际舞台,人家就搞不清你在讲故事还是玩概念?结果投资几个亿的钱拍出的电影还不如人家投资几百万的电影那样引起轰动。

莫言和莫言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大都是有智慧的人,我想我们的这些担忧可能是多余的,如果多余那就最好;但如果还能管用,也是一种提醒和忠告!这就是我对莫言获奖感言的感言。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