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高考作文高分技巧经验谈

时间:2024-11-12 03:45: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这是一个学生走过的作文之路,由“作文”至“做文”,不因其他,只是缘于考试,缘于分数。苡灵并不排斥写作,甚至可以说,她曾经那么喜欢写作,可现在,写作之于她,估计是难以言爱了!

  写作本是言为心声,当然应该随性而为随心而作,不知道哪个作家是因为深谙诸多写作门道而成为作家的,但当写作沦为考试的工具,这一切似乎都变味了!

  罪魁似乎是考试!

  然而,实际情况又并非如此!

  参加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朋友谈起阅卷感受:“立意不再扣题至上,只要学生自己能从材料中的某一点圆转到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否扣题都无关紧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并总结“高分作文”的几条标准:1、观点新颖;2、分析论证能力强,分析语言占大部分,分析有理;3、论证过程思路严密,有逻辑性、有思路,反对单线思路;4、例证中要有递进,不断地质疑、释疑。

  本次高考改卷,对学生是否离题要求相对宽松,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硬性规定论点只能局限在某几方面,给学生更宽松的环境,可以畅所欲言。对于立意新颖,见解独到,语言表达酣畅淋漓的作文,鼓励给高分。今年高考作文题立意不难,学生也不易离题,但大多中规中矩,多数作文议论的是乐观面对人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遇到困难学会变通等等,很有创意的作文并不多见。因此,立意有新意且论述得当的作文,便极易获得较高分。

  低分卷5分,10分,20分,20几分都有,这些作文表明,部分考生基本不懂写作,无话可说,不知该写些什么,有的只有一两段话,还不着边际,似乎没经过作文训练。在30几分的作文卷里,很多只是为凑足800字,或不知所云,或东拼西凑,或废话连篇,只是勉强凑成一篇作文,而不是写出一篇作文。40分左右的作文卷大多流于平庸,缺乏亮点,缺乏深度,表述平淡、乏味。能上48至50出头的作文大多在立意方面并无特别,但论述过程较严谨,文章条理较清晰,层次也分明,表述上往往有亮点。能上60分的试卷大多立意较新,见解独到,结构严谨,表述流畅,一气呵成,卷面往往也整洁,字迹娟秀。

  由此可见,阅卷者也厌见陈腐造作的文章,考试本身也不鼓励“做文”!

  由此可见,考试的主办者也不愿意见到千篇一律假话连篇的“做文”!

  那么,是什么导致写作爱好者们讨厌写作文呢?

  其一、阅卷者虽乐见言为心声独具创见的作文,但囿于阅卷的形式和条件以及阅卷者水平的良莠不齐,虽乐见,但不一定有能力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作文”者的心态。

  其二、考试的主办方虽渴望考生写作走上正途,但总是不经意地用各种形式引导着考生们走上“做文”之路,如每年风格不一的所谓作文优卷,其标准千变万化,其导向自然姿态各异。

  其三、写作教学者水平参差不齐,理念千差万别。考前突击印发资料让考生死记硬背者大有人在,列出条条框框让考生生搬硬套者不在少数,祭出作文宝典作文技巧作文绝活大旗的人也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凡此种种,直接影响考生的写作心态和写作初衷。

  其四、学生的功利观念也决定着其写作的走向,“作文”者为求稳而只能“做文”。

  其实,写作自然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因此,作文总归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作文——做文——作文。

  希望学生们耐心点,在阅读中学会“做文”,在体悟中慢慢“作文”,就好像苡灵的这一篇《做“作文”》。

  是以推荐,以飨读者!

  做“作文”

  福州第一中学高二班谢**

  作文,我和它打交道已近十年了。从三五行的日记到略显乏味的状物文和稍有遐想的童话故事,再延伸向详略得当升华中心的记叙文,最终蜕变成观点鲜明论据新颖且强有力的议论文。虽然偶有尝试其他文体,但学习与考场中的主线却是按部就班,未曾节外生枝。

  数不清的小蝌蚪在我的笔触下流淌,它们虽曾那样随性,却时常挣不脱搜肠刮肚下所不可避免的磕绊。一路沿着年华的车辙,小心翼翼地拉扯着试题的纤绳,我在那密密麻麻的方格间一遍遍走过,虽是按部就班,却难免节外生枝了……

  小学三年级,作文纸被摆上了考试的台面。那样甜蜜地记着,无论小考还是大考,凭借一张张作文卷每每夺魁。仿佛倚在观众席上自得地观看舞台上碌碌的表演人员似的,我沉浸在一览众山小的幸福感中,无论小笔如何挥动都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然后在同学的啧啧称羡中,露出得意的微笑,接过那张轻飘飘的试卷。

  不可一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自五年级起,我开始在考场上出现失误,作文低分就这样出现了,频率还在提升着。我欣然接受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安慰:“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评分高低也是有的。”所以我还是兴致盎然地期望着每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

  初中,考试中作文得分:高分、合格、偏题已经各自占据不相上下的地盘,而我却只能眼看着诸侯割据却不知所措。就这样提心吊胆地捱过一场场考试。下笔时先考虑如何夹叙夹议,开头时先规划何处照应中心,收尾前先思量怎么呼应开头。行文成为了套公式的计算,再也没有了当初如鱼得水的轻快。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偏题离题,一旦中心与作文题目偏离,任你词藻精美,造句巧妙也是无济于事,分数照样低得让你红着脸掩了试卷,表情呆滞,许久张不开口。

  高中,议论文如期而至。原听说议论文最易拿分,只要心中装着几个典型例子,到时候照格式往上一套,基本分便到手了,不过要得高分却是不易。可想象比现实美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纯命题作文还好,可碰上材料作文让你读材料,根据感受撰文便玄了。有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偏了题,可这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材料观点又是怎么能偏了题呢?正如此刻捧着刺眼分数颤抖的手,当初考场上下笔前的心虚和迟疑是那样地彻骨。

  或许是我怕了。往日练笔时自由挥洒的笔墨入了考场的电场便像细小的头发屑一样迅速地密集,排列成了一条条电场线。严谨总不会错吧?我这样对自己说。连记叙文都讲究突出中心以方便老师阅卷,议论文就更不能随性而为了。用做学问的周密来规划构建,填充一篇文章,如此“做文”岂不既方便老师,又保障了自己的分数,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仅仅是保障。优秀的行文者大多已经跳出了一丝不苟的框架,以各自不同的方法打动着读者。他们下笔时没有拘束,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地“作文”,就像古人闲来,感时衔觞赋诗,均是即兴之作,妙语连珠,流传千古。

  记得儿时写作文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句将尽,后一句才从心底悠悠冒出。一篇作文下来竟也能字数恰当,语句流畅。而现在呢?处处小心,笔笔谨慎却越来越触摸不到行文的门道,时而“做文”,时而“作文”,徘徊于两者之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考”是我们当下无法避免的字眼,哪个考生不渴望一鸣惊人,又有哪个考生能长胜为王?不过是自己捧着卷子苦恼一番,沉思一番,随即开颜,把烦恼、紧张、压抑全部抛向了下一次挑战。正如此时的我,随意地“作文”,让心中憋闷随墨痕宣泄罢了。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