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散文有感-读后感
凡有触动,皆有禅意,皆有欢喜。
翻开那本散文集,指尖顺着页沿滑过,从翩翩白雪的少年到“我似昔人,不是昔人”,我仿佛恍恍惚惚地随着林清玄走过浮世半生。
品味着林清玄“浅而有致,淡而有味”的文字,我才发现欢喜永远只是欢喜本身,而每一寸时光赋予了我们每寸时光的欢喜。
他曾养过一只唯一的松鼠,并亲手将其埋葬,唯独理葬不了的只有情感;他曾和故乡的小河以及两岸的生命保守着一个共同的秘密:他曾误将一张“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夹在汉语字典里,后来却无从回忆;他曾在农场里打工,期待着发芽的心情:他曾欲彻底分辨丝瓜和肉豆的茎叶,最后却明白了“无风絮自飞”……
每一件小小事情,都在他的心里无限放大,伴着每一寸时光,凝结成每一寸欢喜。这世界从来没有隐藏过我们,我们的耳朵听见河流的声音,我们的眼睛看到一朵花的开放,我们的鼻子闻到花香,我们的舌头可以品茶,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阳光……每一寸时光中都有欢喜,都有禅悦,只是太多数的时候,我们不过是身在欢喜中,不知欢喜。
从散文集里,在欢喜中,我读懂了两件事。
一是平静。在每一寸时光里保持平静,感悟每一寸时光中的各种欢喜,而大师称之为“禅意”。
文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百丈禅师九十三岁的时候,弟子怕他做工太累,藏起了他的锄头,结果,禅师绝食抗议,弟子不得不交还锄头。
禅师的理想,正是把佛数的外在信仰彻底转为内在的修持。而林清玄也是如此,百丈神师九十三高龄还拿着锄头耕种,而他写作许多年,每天也还在稿纸中保持耕种。这并非土地中有什么玄旨,也不是稿纸上有263作文网Www.263y.Com什么弦音,只是在行动中更贴近自己的心。
相信在这一寸时光里,他们都有各自的欢喜,因为重视着内在的修持而不执着外在的形象,得以始终保有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诚如书中所言“只如今于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往知解,便是自由人。”而我还不自量力地在其后加一句:“便是欢喜人”。
因为禅意,所以自由;因为自由,所以欢喜。
二是珍惜,“昔人去时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来;今既不来昔不往,白云流水空徘徊。”人生在漫长的历史里只是一瞬,而还有谁还记得自己童年时的模样?古稀年后假如突然遇到了十岁时的自己,恐怕也只会错身而过了。
书中有一段话:我曾在一个开满风凰花的城市住了三年,今天看到一朵凤凰花开,好像唱着歌一样,使我的耳眼鼻身意都洋溢着少年时代的欢喜。”他还记着少年时代的欢喜呢,而我们——我们正处于少年时间。正感受着林清玄所谓的少年时代的欢喜,而我们则更应该珍视这份时光中的欢喜,在禅意中追求欢喜的时候,不要忘记追寻这份欢喜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也正是追寻时光中的欢喜。苏轼有云: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睛滩,入怀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同时也是珍惜了试吃野来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总使人间更有滋味,光阴中更有欢喜。
不要待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时,才发现已忘恍惚前生中的份份欢喜。空着手来空着心去,更不要身
在欢喜中不知欢喜。
因为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
所以,凡有触动,皆是禅意,皆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