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批判-议论文
有人主张要有鲁迅一样的批判精神“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诚哉斯言,鲁迅就这样用他一生洞察国民劣根,批判旧染污俗封建糟粕的吃人,矢志不渝地践行他的不宽恕。他批判欺软怕硬,嫉贤妒能的人性漏洞;他批判精神胜利法带给国人的桎梏。他不宽恕那些为了零星利益可以蝇营狗苟,卑躬屈膝的旧国奴才,他不宽恕那些可以向同胞举起屠刀残忍冷漠至极的民族蛀虫。
鲁迅的冷静反思使得批判精神有了建设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在批判精神的指导下思考易卜生留下的“娜拉出走”难题,对中国的旧文化进行“刮骨疗伤”,强有力地推进文化思想的新陈代谢与革故鼎新。我们需要批判精神的原因也在于此,
针砭时弊的锐利比歌功颂德的虚无更能起到涤荡污浊之气的作用,更能让国家社会立于真理的基石之上,而不是安居在迷信与盲从的空中花园。试想,若没有批判精神,我们是否还困于封建神学的壁垒中,我们是否会成为一帮混淆是非,无是非逻辑的好好先生,在和稀泥的同时展现平庸之恶的可怕。
然而,也有人主张容忍,认为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与鲁迅同时代的胡适曾调侃地说:“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他有恩了,我自愿很愿挨骂。”他的宽容的确是一种雅量,也是对于批判的理解,他的宽容来自北大校长蔡元培细心呵护培养的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氛围。“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任何时代都有其普适性263作文网Www.263y.Com,于是,旧王朝布满伤痕的身躯上开始绽放新中国思想的蓓蕾。北大的三尺讲台上站着誓死维护儒家传统文化的前朝遗老辜鸿铭,而在另一端则是激进传播输出西方价值观念的陈独秀。异己的存在使得文化与价值的水位不断上升,不成为一滩滋养细菌的死水,“誓死捍卫他人说话的权利”是一种高尚的修养与精神,在不同意他人说的每一字后还能理性地尊重对方,不使自己滑向偏见指责的一极是我们在这个以偏概全,喧闹嘈杂的世界里最需要养成的雅量。
有人认为批判与宽容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批判则抛弃宽容,有宽容则必然放弃批判,其实不然。批判与宽容都建立在民主与自由之上,恰恰是有了批判的真诚求实,才有了宽容的理解,而又是因为宽容的存在,批判不会沦为偏执己见。我们对于颠倒社会黑白,混淆是非逻辑的行为要批判,是为了不使维护伦理公信的纽带崩断,而对于那些不同的学术思想,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价值取舍要试着宽容因为罗素说过:“参差百态实乃幸福本源。”在公共利益价值的“大和”框架下种植多元“不同”的花朵,让绮丽的风光不再限于整齐划一。
多以批判著称的鲁迅对“初生牛犊”般的后生却十分宽容,而一向温润的胡适,曾对中国的政治提出一针见血的批判。由此,我们要在批判与宽容之间寻找平衡点,要勇敢地用批判精神去拉下黑暗混沌的帷幕,让真理重见天日,也要耐心地用宽容与理解构筑更好的环境,让美与善能够真诚而又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