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大火议论文-议论文
张馨月
巴黎圣母院失火,标志性的塔尖轰然倒塌,华美的玫瑰花窗支离破碎……当世界人民为圣母院流泪祈祷,国内的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甚至为大火拍手叫好。“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实不可取,爱国主义、激进言行正须厘清。
无论是巴黎圣母院还是中国圆明园,都是一个时代的艺术之峰,文化之巅,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当为世界之瑰宝。某些网民以过度的民族主义眼光看待这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的灾难,其素质之低下,思想之狭隘由此可见一斑。他们无非是打着“爱国”的幌子,将自私的愤怨一吐为快,不仅“隔岸观火”,还“火”上浇“油”,实乃大错。
须知,爱国也需理性,否则就会“碍国”。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邦”的美名传扬四方。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中国也一直树立着温和而不失力度的大国形象。我们曾蒙受屈辱,因而我们铭记历史,尊重他国;我们曾亲历战争,因而我们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经历过苦痛和失去,我们更懂得珍惜。巴黎圣母院为历史遗迹,世之瑰宝,对于它的美丽,我们给予褒赞;对于它的受伤,我们应示惋惜,而不是以“报应”弱化灾难,借“爱国”泄已私欲。这样的言行,暴露了个人见识之短浅,更有损中国大国之风范,言为“爱国”,实则“碍国”。
须谨记:文化瑰宝是全人类的财富,和谐安定是全人类的企盼,面对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天灾人祸,“隔岸观火”不可取,伸手相助才可行;狭隘指摘实短浅,爱国主义须厘清。
周以恒
世界著名遗迹巴黎圣母院起火,损毁严重,却引来中国网友的恶性评论,其中不乏许多幸灾乐祸、嗤之以鼻者。在惋惜文明古迹的损失之时不禁也要感叹:这届网友素质为何如此之差?要知道,“民族仇恨从来不应该是一个用来随时挂在嘴边的词,更不是用来做缺乏素质之人的挡箭牌。
艺术无国界,巴黎圣母院、圆明园都是全人类的历史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藏,只是恰好两者都遭遇了大火的损毁,都同样令世界人民惋惜。在中国被“火烧圆明园”后,中国人记住了“民族仇恨”,更应该从中学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发愤图强,同样,巴黎圣母院起火后也不知道在网上拍手叫好,而应该从中学到文物防火的重要性并引以为戒。
公民讲素质,只有自己尊重了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那些在网上额手相庆、拍手叫好的人,自以为是在为国出气,实则是在为国“抹黑”,在别人心目中落得个“没素质”的印象。试想若有一点中国也遭遇了同样的不幸,其他国家的人会否回以中国同样的“敬意”?尊重文化、历史,尊敬他人,他人才会尊敬你。
仇恨无绝期,别把“名族仇恨”胡乱发泄,做自己“没素质”的挡箭牌。历史是用来铭记的,历史不应当被遗忘,但“国耻”也不应当被拿出来反复强调。好了伤疤,我们不应该就此忘了痛,而应该记住再也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我们是靠心来铭记疼痛,而不是靠一次又一次揭开疤痕。那些人打着“民族”的旗号,却干着抹黑民族的事,其本质也不过时素质低下,发泄不满罢了。
那些拍手叫好的人忘了,曾经也有一位法国大文豪为圆明园的火灭哀悼落泪,而他们自己却在他的“著作”被焚毁的时候幸灾乐祸,与之相比,我们是不是太小气了呢?历史不能被遗忘,但“民族仇恨”从来不是“素质低下”的挡箭牌。偶尔也要学会放下过去,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刘雨奇
一把大火,烧毁了人类的宝贵财富巴黎圣母院,也烧伤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悲伤的业火划破了天际,也映出了密密麻麻的在深处蔓延着的黑色触手。
无数人的泪水汇成的纯净长河,竟混入了污浊的混液。“烧一万个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天道好轮回”等滥调折射出了一颗颗扭曲又易碎的心。将悲剧看作喜剧,把戏谑当成幽默,更有甚者将“失火”与“被侵略毁坏”等同,认为巴黎圣母院被烧是咎由自取,其怪诞与怯懦之心可见一斑。表面上是过度的文化民族主义,潜藏在深处的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疑虑,对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的恐慌,对是非价值观的缺失罢了。
众口铄金,无数负面思想凝结,势必会成为威胁社会主流思想的强大力量。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真正的问题在于解决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思潮的一份力量。在使用相关社交软件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正义的想法,瞥见过于偏激的言论时可以稍加劝导。百尺之楼起于垒土,我们众人微小的努力也可以汇聚成美丽的思想之海。
无论是巴黎圣母院还是圆明园,无论是被烧毁还是仍存留,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永恒的光辉,让光辉笼罩每一个角落,而不是衬出一片黑暗。
王福琴
浓烟,烈火,在无数泪目的注视下,承载数世记忆的巴黎圣母院在其标志性塔尖置于火海的那一刻,彻底论为历史。它的消失,不仅是巴黎民众情怀的破灭,更是人类艺术文明史上难以磨灭的损失。世界为之哀悼。众生悲恸,连风也悄然。
然而沉重却被无情打破,国内伴随“巴黎圣母院失火”登上热搜的还有“火烧圆明园”。很多人将二者对比,更出现了诸如“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等令人不适的言论为大火拍手叫好。评论染上无理,风言暗流涌动。
情绪泛滥,偏激成灾。狭隘的民族主义作祟下,这些大言不惭的人将时空错位,记忆强加。圆明园的消失固然为西方列强一手所致,然则,在已跨越一个世纪的如今,一味的以曾经的伤痛作为不合时宜的诟病,这本身就是不对接的矛盾升级。狭隘的仇恨重叠无疑会点燃隔代的烽火:偏激极端不仅无法改变火烧圆明园的事实,而且更会引发新一篇章的热火与冲突。
以史自鉴,换位思考。事件的263作文网Www.263y.Com产生必定有它特定的背景因素,客观的认识与自我反省远比怨天尤人,极端狭隘来的行之有效。在此种境况下,以史为鉴,从教训中汲取经验,以提升自我的突破发展才应该真正可取;怀揣敬畏,换位思考,不让盲目摧残时空,别令旧忆导起新仇。如此,方能同牵共引和平发展之路。
何思奇
巴黎圣母院发生重大火灾,塔尖坍塌,玫瑰花窗烧毁,塞纳河畔的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将浪漫延续了一辈子的种族,唱着圣歌,任其飘散在风中,与此同时,不禁让人想起几百年前“火烧圆明园”,有人将其对等,有人叫嚣着天道轮回,我认为,为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拍手叫好,并不能让圆明园变回来,也不能证明你爱国,只能说明你狭隘的民族情绪。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人的财富,更是世界的瑰宝,它同圆明园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烧掉圆明园的并非世界人民,而是无耻的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是罪恶野蛮的行径。如今,在巴黎圣母院烧毁后,全世界为之哀悼时,拍手称快,不也是在着“爱国主义”的美饰下,以“暴”制“暴”的行为。文明无国界,牢记历史不是跌入一个又一个牢记仇恨报复的深渊。艺术与文明是无辜的,而不应当成为野蛮罪恶的牺牲品。
我们痛恨战争年代侵略者对中国文明的破坏,但在现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下,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在勿忘国耻的同时,理性爱国更为重要,爱国主义的血液澎湃,并非将杀伐决断的“蠢”和“坏”作为武器,一昧发泄不约束的敏感,盲目,愚昧,极端,不负责任的民众情绪,而应当尊重历史,立足当前,展望未来,要有既可以韬光养晦,也能随时捍卫尊严,保家卫国的勇气,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唯有心怀理性爱国心,文明敬畏心,勿忘“圆明园之耻”亦悲“圣母院之殇”。那么过去,才有了被历史铭记的意义。
胡婷婷
圆明园之火消逝了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结晶,巴黎圣母院之火暗淡了法兰西历史文明精华,两把火的交汇却点燃了一场关于历史与民族的争论。须之,唯有“眼眺历史,胸怀天下”,才能让人类文明之焰熊熊燃烧。
历史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若是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然而,铭记历史从来不等同于延续仇恨。幸灾乐祸,拍手叫好,凡此种种皆是对历史的管窥蠹测,站在“现在”这个节点上打开手电筒,我们能看到怎样的过去,就能看到怎样的未来。面对同样的民族之痛,若是只见耻痛与仇恨,最终也只会失于虚无,囿于狭隘。铭记历史,更需携带一份成熟理性的心境,用反思的目光观望,以包容的格局远眺。
明所从来,更需知其将往,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最终都必然融入世界,融入人类文明这个大家庭。亿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血液里就奔腾着人类共同的基因。而今,无论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深,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号召,无不昭示着人类的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流浪地球》中,全人类共同拯救地球的场景或许科幻,当下的情怀与现实却要求谢一种胸怀天下的考量。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既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而欢呼,面对不同民族的伤痛,也理应心存一份同情与哀缅。
带上纵横历史的思考,不忘驰骋天下的考量。眼眺历史,胸怀天下,如此,方能看见一个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天空。
廖钦禾
借用央视网的评论,我们将那些拍手称快的人归为狭隘的民族主义。
此番“民族主义的源头,能追溯至两个世纪前的一场大火。那时东方有一座万园之园,可它毁于两个强盗。园明园碑前刻上了雨果的话:有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国。狭隘民族主义者似乎认为,雨果与我们同在,被遗忘的是,当时谴责火烧圆明园的雨果,也正是热爱着巴黎圣母院的那个雨果。而今,烧了圣母院却幸灾乐祸者,跟当初畅快烧尽圆明园者,其实是同一群人。在网络这块挡剑牌下,不少人活成了当初自己深恶痛绝的人。
我们应该看到,理性人是会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深表痛惜。然而在缅怀情愫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实。口角斗争固然引起不适,然而消防安全也不可小视。失火后,故宫博物院紧急召开了消防安全会议。同为人类现宝,大家都应受到高度的重视与保护。相比起出言不逊带来一时之快,不如防患于永然,也莫落作他家笑话。
最后,还记得卡西莫多吗?住在钟楼里的美良的敲钟人。巴黎圣母院正面的钟楼似乎还保存较好,卡西其多还是有家的,善良的人仍旧还有归宿。
罗洋洋
法国巴黎,圣母院坍塌于熊熊火焰,数百民众泪雨滂沱;中国网络,圆明园重提因沉沉历史,时有网民浪语喷泻。两座世界建筑遗产同受难于绵延烈火,唯恐一种共通的人类文明价值将殆灭于偏狭私火。
诚如雨果之言:“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巴黎圣母院、圆明园这般的国家标志性建筑已然不仅仅停留于建筑本身层面,而其更成为文化的公共空间,承载着一个国家历史记忆与文化性格,甚于说得上是人类精神之堡垒。于是,从文化价值意义上,二者是人类共有财富,而非一国私产;是历史永恒瑰宝,而非特定时期的派生物。若是以狭隘时空下,人们主观行动之正误为评判两座建筑的价值之标准。岂不荒谬如井底蛙?
然而,灼人心的“言火”亦直截传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声愈浓的当下,仍有偏隘的历史观念,偏激的民族意识在潜滋暗长。当世界为其毁而哀悼时,强加战争遗债,频申民族屈辱的自私之言,不仅映射自己之浅薄鄙陋,亦损中华包容和平之态,有违世界加强新联系之潮,更玷污了世遗普照人类的文明之光。
惟愿石头的建筑被烧毁了而其世遗价值于“私火”中涅槃,愿众生敬畏,心仰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