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初三作文
畏惧一词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的对象小到孩子眼里的蜘蛛,教鞭,大到国家的法度规章,道德底线。由畏惧可以引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有所畏惧和无所畏惧,一个冷静自持,一个激扬洒脱。在我看来,这看似对立的两者实则有密切的联系。
有所畏惧是一切的基础,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得以明辨是非,得以成人。走进古代庙宇,第一座大殿中的哼哈二将脚踩哀嚎的恶人,睁眼鼓鼻,手持武器,体魄健壮,通体是鲜艳刺激的色彩。在他们的怒视下,人们会徒然于心间升起一种畏惧感,不由得检点自身,警示自我。《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明之言。现在看来,天命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敬畏,大人的威严在于权利,而对圣人之言的畏惧则在于它是道德与善意的化身,也是内心最澄净的角落,唯有对它充满敬畏之心,方能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足的君子。从古至今,畏惧都像是心中的一杆秤,在我们即将犯错之时倾倒,警醒着我们,使我们能恪守道德底线。
无所畏惧,则是在有所畏惧下的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曾经有5名中国军人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被日军逼上悬崖,本可投降而保住生命的他们在敌人的枪口下恍惚看到了成为战俘后的屈辱,刚烈爱国的他们畏惧使国家尊严有损,畏惧使爱国同胞蒙羞,于是便义无反顾地集体跳下山崖,视死如归。他们在对国家尊严的敬畏之下无所畏惧地选择了以死明志,捍卫了中国志士的气节与尊严,成就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名。二战期间263作文网Www.263y.Com纳粹党人辛德勒作为一名纳粹党亲眼目睹了一幕幕泯灭人性的惨剧,良知依存的他畏惧了这些残暴的兽行,他将对道德底线的绝对捍卫与畏惧化作勇气与力量,奔波周旋于纳粹高官之间,在战火中通过用自己的钱财贿赂高官将约1200名犹太人从死亡的泥淖中拉起。当我们坚守道德底线时,对其的畏惧之情往往可以化作抵抗不义之举力量与决心,使我们在无所畏惧反抗之时迸发出善义的光彩与人性的光辉。
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更是离不开彼此。从小我们被父母老师鼓励着去随心所欲探索世界,又会在每次犯错时父母老师的批评中惊慌自责,从而加深着对是非的明辨。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相互拥抱彼此,陪伴在我们的人生中。一味地畏惧退缩,或是放浪的为所欲为,终将害人害己。在道德准则,法律法规划定的范围之内,我们不妨可以大胆去认知感受世界。因为过于畏惧古代哲人的思想,不懂得变通,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谋杀了发现无理数的希伯斯,造成了一出荒谬又毫无意义的悲剧。无所畏惧不是什么都不拍,而是怕该怕的。若是疯狂的追逐自己的内心,无视一切原则,那么自驾游动物园中的老虎袭击下车乘客,甚至美国的“9。11”事件都有可能再现。
有所畏惧是心中的冰,它约束着我们,坚定着我们对道德的守护;无所畏惧是心中的火,它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践行道德之举。唯有我们将二者皆纳入怀中,让二者相融之时,我们的心中才能流淌着智慧澄净的上善之水,去建立我们心中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