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伯牙绝弦》和《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看着春天的芽芽-寻找我和学生都快乐的课堂-校讯通博客

时间:2024-12-26 15:51: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我们刚欣赏完老舍先生笔下可爱的小猫,又听到伯牙高山流水的优美曲调,当伯牙绝弦的余音还萦绕我们的耳际,又被地震中的父与子震撼了心灵。三位老师课堂上的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陈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她不仅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和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不仅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而且更注重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领悟作者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切实有效,又兴致高昂,在课堂中,学生们学得主动且轻松愉快。

在这节课中,陈老师首先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情境”实质上是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的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就是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老师把学生引入了讨论的情境中,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强。

其次以读为主,以读促思。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陈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有练读、指名读、上台读等,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课文中,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课文的寓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熏陶。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语不够丰富。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虽然教师激情饱满,但没有走到学生中去。 走进田老师的课堂,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悲切伤感的神情。 田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教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以读代讲回归自然 五次的朗读看似简单读,却是层层递进,这样的朗读设计,让学生慢慢地读正确了,读通了,读明白了,使读有了层次。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二、抓住重点品出意境 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在简洁凝炼、短小精悍的古语言中细细品味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两个“善”字的不同意义,辨别找到“志”与“念”的近义关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你读出了什么。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学生“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三、词语积累,仿写课文,画龙点睛 词语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绵绵春雨”等,精心设计让学生仿照第二三句的句式仿写课文,是本课的点睛之笔。 几点建议: 1、多次的朗读设计中如果能要求读出古文的味道会更好。 2、出示四字词语的时候,幻灯片的字太黑,学生看不清楚,如果能换成白色的字效果就好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为复杂。但在学生的展示和老师的引领中,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我们的思绪已被牵引到了课堂之上,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整节课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感动、生动、主动、有效。”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人感动。 孩子们每天与父母朝夕相处,他们学会了太多的接受与索取,生离死别的痛苦更是少有体验。霍老师为了引领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在课的依始让学生回答父母的爱是什么,通过感化和气氛的感染,不仅为这节课制造了气氛,而且这一感情的铺垫给同学们深刻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感情基调。 二、 目标明确、及时点拨展示生动。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全文以两个能力目标和一个情感目标进行铺设。在完成目标和突出重点的展示中,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巨大的学习潜能,张扬的个性得以精彩的展示。除此之外,教师的点拨也非常到位,表现在“以情带读,读中悟情”,以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来感悟文本的思想感情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重点。“以情带读”中的“情”是融合了思想、体验和想象的情。“读中悟情”,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小组都能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 三、 以人为本、拓展空间突出主动。 在这节课中老师在授课中为学生创设出极大地自主学习的空间,霍老师设计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的时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老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己展开想象的空间联想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亲自去体验父亲救子时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那浓浓的父爱! 四、 情感的陶冶、道德的升华切实有效。 高效课堂学生要主动、生动、快乐的学习是必须的,当然也应该是有效的。即通过课堂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好地实现目标的三维性。父母无私的爱这样的感情基调下每一位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灵都得到了震撼,使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理解与宽容,更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一节课不单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做事和做人。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作为结尾:如果说上课的老师是善教的“伯牙”,我们努力做一名善听的“子期”。谢谢大家!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