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教学设计(特别详细)

时间:2024-09-23 14:26: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一文由本站会员推荐收录,原作者为青田县城西小学 洪媛戎,洪老师这篇教学设计分为课文分析、过程设计与问题探导三大部分,分析详尽,有借鉴价值。在此谨向洪老师致以谢意,我们转载此文目的仅在于让更多老师借鉴参考。

课文分析,教法探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在《白杨》一课的教学设计上就致力于体现这一理念。

一、多元解读 感知白杨的形象美

首先,让学生以多种朗读方式表达自己心目中原有的白杨形象,以独有的朗读体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为白杨美丽的,可用缓慢的语速、较高的语调朗读;认为白杨挺拔的,可用较快的语速、较高的语调朗读;认为白杨坚强的,可用较重的语气、较高的语调朗读……同是觉得白杨坚强的,也可用不同的朗读展示:如快而响亮,慢而坚定,较快而清脆等,再加上神态、动作的不同,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的积淀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就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感受,由于情绪、习惯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也会不同。基于此,给学生一种事物,让他们自由去朗读,就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个性。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填空:在去新疆的火车上,我们看到了 的白杨。

这是一道凝聚了全文内容的填空题。这样的“大步走”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这既是对初读感知的检查,也是自读感悟的开始,而且极具开放性――学生可以引用文中的原话,也可填入自己的语言;可将从文中摄取的信息灵活重组,也可融入自己从课外汲取的“营养”。如此多角度解读文本,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悟到的白杨形象也就有了立体感。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白杨树,并组织评议和修改。在尊重学生发现的同时,对学生零碎的认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帮助他们生成和生长知识。在这一生成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不仅有所感悟和理解,而且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了白杨的美。

二、体验探究 领悟白杨和建设者的精神美

至此,白杨的形象已在学生的心中根植。为加深体验,引发探究兴趣,紧接着出示课件――荒凉单调的大戈壁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这样苍茫浑黄的背景衬托出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神韵,通过对比构成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