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时间:2024-12-27 17:36: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多”是定。“经”是路径。说这部经,乃是定心的径路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 涅槃。三世诸 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成。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

“观自在”,种种变化都从心起;达观才能怡然自得。“菩”,是“觉悟”的意思;“萨”,是“有情”。义理先具。意思是:能够觉悟一切有情。

“蕴”是“藏”的意思;“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全经最着重这一句。“度一切苦厄”,兼具自度度他来说。“舍利子”是人名。因为接触外境的“色”尘而有感“受”的生起,因为感“受”而有分别妄“想”的生起,因为思“想”而有了“行”动的念头,“行”之不得则所分别认“识”的印象留驻于心而记忆不忘。五者彼此互相形成。

“诸法空相”,说的是“真性”。有而非有,无而非无,是诸法之空相。真性累劫不毁,所以不生不灭。真性本来无染,所以不垢不净。真性不着一物,所以不增不减。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一切诸法都缘“意”识而起,所以“法”附属于“意”;或许也可以这么说:“法”与“发”同,就是“发动”;也通于眼目所见到的称为眼界,心的活动作用称为意识界。

“无无明”,就是没有昏昧的地方。“无老死”,就是常存不坏。“苦”,指的是烦恼。“集”就是积,犹如说“积万千过愆于一身”。这二者称为:苦果、苦因。“灭”,是涅槃。“道”是路,犹如说“修行得路”。这二者称为:乐果、乐因。梵语“菩提萨埵”,华文翻译为“菩萨”。“涅”是不生,“槃”是不死。“阿”是无,“耨多罗”是上,“三”是正,“藐”是等,“三菩提”是正觉。

“揭谛揭谛”,揭示微妙的真谛来度化世人。重复地说,表示自度、度他。“僧”是众。“萨婆诃”,疾速,就是说疾速成就一切众生。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