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反思:尝——窃读滋味

时间:2025-01-16 01:58: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读书”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看到这个课题,我第一反应就是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孔已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细细品读文本,不由得随着这个怯怯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一同感受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窃读是一种时代感极强的读书方式,文本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甚远。在教学过程中,拉近孩子和文本之间的距离,领略林海音那强烈的求知渴望,读书精神,是这堂课中重点、难点。为此,课堂中我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巧设小诗、初感知。学生初读课文后,利用同桌互相检查、齐读词语的方式扫清学生字词障碍,而后以一首小诗,重点查容易读错的字,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利用矛盾,深探究。惧怕与快乐,本身是一对矛盾体,林海音这一矛盾选择,是文中情感的燃点。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在课堂上,利用这窃读的“惧怕与快乐”的矛盾,在学生的阅读认知中引起阅读矛盾,“为什么窃读既快乐又惧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深入读文、品文。

三是紧抓字词,重体会。字达意,词达情。字词是文章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文章中最微小的细胞。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牢牢地利用字词这个抓手。在学生探究作者窃读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窃读经历丰富才有的“知趣”,强烈的求知欲下的“贪婪”,和百般困境里坚持不懈中的“饥肠辘辘”。

窃读这种既快乐又惧怕的滋味,是在作者那个年代中,物资极端贫乏下的产物,又是作者如饥似渴窃读的内心产物,是心酸的、亦是烂漫的。复杂滋味,需要细细品尝。

【本文作者: 吴伟萍】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