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话,六岁前是黄金十二岁后是垃圾!开口闭嘴都是父母的修行

时间:2024-12-27 20:43: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家长的话

文丨福果妈妈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讲课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化瘀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孩子听不进去的。“

这句话我和一个最近正和儿子闹别扭的亲戚讲了,她很受启发。

因为她儿子最近就完全听不进去她说的话,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贴心的小可爱了。

每次她说话,儿子都很不耐烦,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你把他当成了傻子。

举个大人身上的例子就好理解了。

你是一个在自己岗位上工作了较长时间的老员工,但领导总是叮嘱你一些很简单的事情,语气仿佛他不说你就一定会出错一样,你会有什么感觉?

你一定也想说,“这是把我当傻子啦吗,我都这么大了还需要叮嘱我这些吗?我以前又不是没有做过,那之前的成绩都被狗给吃了吗?”

还有一个例子。

我今年回家和老妈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每次我洗完大的时候,我妈都会叮嘱一句,“记得放洗洁精。”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觉得自己的智商遭到了怀疑,我为什么会不放洗洁精?您为什么会觉得我会忘了放洗洁精?

我又不是没洗过碗,我不到十岁的时候就经常帮家里洗碗了,那些年我洗的碗都不做数了吗?而且我又不是有过前科,哪次洗碗没放洗洁精让您给逮到了……

不过想归想,毕竟是自己亲妈,生气了也忍忍吧。

这样一换位思考,是不是就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了?

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这些话,已经说了十多年,孩子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你说的这些东西我都懂,所以你再说那些话,就变成了垃圾。

因此到这个时候,点到为止。

智者讷言,而每言重于千金。

怎么样让自己的话变得值钱呢?那就是少说话。

仔细详细我们每天跟孩子说的话,有多少是不废话,有多少是只顾自己表达而并不是为了孩子,又有多少话是在打击孩子,否定孩子呢?

不得不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成长速度,是远远低于孩子的。因为孩子是在人生的上升期,而父母此时却是到达一定高度之后的持平期,甚至是下降期,何况时代在发展,观念改变的很快,父母积累的人生经验,并不一定适合孩子。

傅首尔曾经就在节目中说过这样的话,父母总想把自己一辈子的经验告诉孩子,他们没有错,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

并不是说父母教给孩子的东西都是过时的,而是说,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哪些经验已经过时,哪些经验是永恒不变,孩子也不知道。

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矛盾的由来。

父母多年来进步有限,而孩子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孩子,爸爸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都已经听腻了,能够忍着性子听完父母的唠叨,已经说明孩子很有孝心了。

而且很多道理,空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实打实的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感受。

就像有人说,为什么富二代很多都不成器呢?他父母都是白手起家的,为什么就没有教孩子踏实上进呢?

现实就是,富二代可以给孩子各种培训,各种教育,唯一没法儿给的,就是贫穷教育。

这是一个逻辑问题,正因为富了,所以没有办法给孩子贫穷教育,也算是被金钱限制了想象力。

所以还是那句话,正确的办法是,点到为止。

如果孩子错了,那就让现实来来给他教训,如果父母错了,也不至于被现实打脸太狠。

当你给孩子说了要穿秋裤,而他就是不穿的时候,没有必要每天对着孩子唠叨,说一句就好:“我认为很多衣服完全不会被秋裤影响美观,这件不错,建议你试一下,秋裤带来的温暖感确实很不错。”

当孩子一直不去些作业时,没有必要一直催孩子赶快些作业,说一句就好:“以你的速度,做作业只需要40分钟,如果你刚刚拿起手机的时候开始做作业,现在作业已经做完了,刚刚过去的40分钟, 你玩儿手机收获了多少快乐呢?”

很多父母每天跟孩子说的话,都是“废话”,导致父母的话对孩子来说越来越没有价值,最后就变成,爸爸妈妈说了半天,孩子的大脑自动屏蔽,完全听不进他们在说什么了。

学会精简自己的语言,才能让自己的话变得珍贵;多说一些让孩子感到有趣的话,才能让孩子更愿意和你交流。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