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讲义(教案)

时间:2024-11-10 19:39: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鱼我所欲也教案

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题目解说:“鱼我所欲也”的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本文题目与文中的“熊掌,亦我所欲也”连用,作者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从而展开对“舍生取义”这一论点的论述。

二、作品简介:《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三、参照《中学教材全解》,翻译课文。

四、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2、古今异义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

一豆羹(古义: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类植物。)

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放弃。今义:已经。)

3、一词多义

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得: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而: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语气词,同“欤”)

呼尔而与之(动词,给)

4、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名词,恩惠,在这里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5、文言句式:

鱼,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五、主题归纳: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六、达标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A.一箪食 乞人不屑也

B.蹴尔而与之 二者不可得兼

C.贤者能勿丧耳 故不为苟得也

D.行道之人弗受 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假如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益处)

C.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

D.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3.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贤能的人不丧失它罢了。

4、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是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3)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蹴尔而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乞人”)

B、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为了/被)

C、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表并列/表转折)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

7、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一箪食(dān)

B、一豆羹(gēng)

C、蹴尔而与之(chù)

D、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

②不辩礼仪(同“辨”,辨别 )

③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固有的羞耻之心)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灭亡。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啊!

(4)你赞成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吗?今天应不应该提倡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①赞成。在当今社会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②赞成。要见义勇为、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

③不赞成。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应该认清与远离。

8、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故患有所不辞也(灾祸)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到)(同“德”,感恩、感激的意思)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朝而往,暮而归(转折连词,却/连词,表修饰)

B、得之则生 或以钱币乞之(用作代词,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好为《梁甫吟》(连词,为了/动词,在本句中可译作“唱”)

D、所恶有甚于死者 求石兽于水中(介词,比/介词,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第一段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者”四句话,是论证有比“生”更让人希望的,那就是“义”)

D、“本心”即天性,天良。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哪种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