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全文可读

时间:2025-01-14 22:12: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 2011年8月27日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二、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三、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为停顿,绿色为重读,↗为升调,↘为降调) 西天云彩伴我行 河畔金柳映斜阳 软泥青荇水底摇 榆阴天上彩虹梦 长篙漫溯星满舟 笙箫别离虫不鸣 云彩不带衣袖挥 云彩 云彩:诗歌开头,诗人如一股轻风而来,又悄无声息的荡去,那深深的情怀在招手间幻成西天的云彩。诗歌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告别,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圆形抒情结构。诗人经历了康河漫溯后,把他对康桥的情感化成了“云彩”这个洒脱的意象 。 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透露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的基调。 金柳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古代有 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留也。 ¨ 将“河畔的金柳” ,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青荇 青荇:诗人用了“招摇”一词。“招摇”:常含贬义,这里相当于 “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一是写出小草的自由,二是小草摇动似乎是在和诗人打招呼,挽留诗人。 潭水 潭水:诗人又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潭水粼波闪闪,在灿烂的晚霞的映照下,潭水一片金碧辉煌,就像是头顶上的彩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梦幻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宁静、清新、飘逸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三轮诵读,知人论世 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 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但事与愿违,当时的中国,列强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涂炭,社会现实如此残酷,不可能实现他的理想,他苦闷彷徨。 康桥夕阳中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及彩虹,正如诗人自由的理想王国,它给了诗人欣慰、兴奋。当回到祖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与理想王国做深情告别 2、音乐美(语言),韵律和谐 节奏鲜明 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总结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