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逍遥游》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27 04:58:3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运用寓言进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在中国文化中,儒道释哲学几千年来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战国时期,道家有一位大家写了这样一篇奇文,在文中他说有一条大鱼叫鲲,可以变化为鸟叫鹏,鲲鹏之大,不知几千里,展翅飞翔,两翼蔽日,扶摇而上可达九万里。写事物之小,想象奇特,汪洋恣肆,让人感觉新鲜,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位大家就是庄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奇文《逍遥游》。

二、了解作者与庄子思想:

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三、赏读课文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关键字句。

3、学生齐读 课文。

四、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翻译,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习课文第一段。注意重点字词:“怒”、“志”、“抟”、“息”、 “ 负”、“覆”、“培”、“角”、“枪”、“控”、“适”、“念”、“修”、“绝”、“已”、 “海运”、“野马”、“扶摇”、“坳堂”、“夭阙”、“莽苍”、“果然”“等) 。

2、归纳小结:

明确:第一段写了三个要点。第一个从文章开始至“南冥者,天池也”,写鹏鸟遨游于九万里,有待“海运”;第二个从“《齐谐》者”至“而后乃今将图南”引齐谐的话,证明大鹏徙于南冥是凭借风力,再进而说明鹏和“野马”、“尘埃”,同样是“有所待”;第三个从“蜩与学鸠笑之曰”至第一段完说明蝉和斑鸠这两个小动物也是“有所待”。以大小对立说明万物皆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1、引导学生翻译学习第二段。

2、思考课文怎样从“有所待”和“小大之辩”推出三“无”的结论的。

明确: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运用对比列举了大量例证。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有时“小年”。鲲鹏是“大知”,蜩、学鸠、斥鴳等见识短浅,只能算是“小知”。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辩”的问题?

明确:一方面强调了人在认识上的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的“无己”。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

2、归纳总结:

明确:第三段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作者写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人: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第一种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宋荣子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列子虽已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仍然“犹有所待”。因此这三种人都不能说已入“逍遥游”之境。

最后庄子说,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无所待”而“逍遥游”。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中最主要的是“无己”,只有无自我、无功利、无声名,才能得到绝对的精神自由。

三、引导学生学习庄子散文的特点。

明确:《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目,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在这篇文章中庄子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其实不可能达到,但庄子却通过种种具体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来使“逍遥”至境人格化。

1、在想象中夸张,造成浩大的气势和广阔的意境。

2、在想象中对比。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大胆的想象中蕴含了自己的热烈追求和理想。

四、集体读课文,再体会。

五、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写一段“与庄子对话””的文字,谈谈你对庄子“无为”思想的看法。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