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优质公开课).ppt

时间:2025-01-14 06:03: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管仲列传

管仲列传

* * 1、 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2、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4、岂管仲之谓乎? “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 “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梁启超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隆中对》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辅佐齐桓公,齐国的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 1、管仲作为一国之相,取得了哪些政绩? (用文中语句回答) 2、管仲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 登上政治舞台之前: A. 历经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后来任政相齐时能“顺民 心”、善于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 非凡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2. 登上政治舞台之后: A. 执政思想:有“上下相亲””与俗同好恶““令顺民心” 的以民为本的施政指导思想; B. 执政才能: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将顺 其美,匡救其恶”的施政才能。 主观因素 一、个人的丰富的经历和非凡的才能。 二、 朋友知己之情:鲍叔牙的知贤、荐贤、让贤。 (如果没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管仲极有可能怀才不遇,空有才干,无人赏识,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许多有才能者的共同悲剧。) 三、 君臣知遇之恩: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用。 (如果齐桓公睚眦必报,心胸狭窄,报一箭之仇,而不懂得人尽其用,不任管仲为相,甚至把管仲杀了,管仲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客观因素 3、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管仲的? 司马迁的态度: ①遗憾管仲有“平天下”的才能却未能辅佐齐桓公称王; ②高度肯定管仲的才干。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教参译文: 这可能是孔子认为在周王朝衰败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满足于称霸吧?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上一篇:说文解字序
下一篇: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TAG标签:管仲列传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