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归园田居教案

时间:2025-01-14 05:55: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归园田居教案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xuexila888@qq.com 如英 我要投稿

陶渊明 的代表作《 归园田居 》共五首,赞美了田园风光。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陶渊明 归园田居教案。

陶渊明 归园田居教案一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30课诗四首。第一首《归园田居 其三》,作者是陶渊明,上个单元里我们学过了他的《 桃花源记 》。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 诗歌 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41岁时,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诗人陶渊明共写了五首《归园田居》,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带学生朗读诗文。

三、诗歌译文

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狭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以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四、品读诗文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

明确: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4、诗的前四句只记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是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就是“早早地起来”;“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指田中杂草。第四句说回家已是晚上了。“荷”,担、扛。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5、第五句中“道”指什么?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明确: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借夕露沾衣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五、朗诵诗文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六、板书

陶渊明 归园田居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

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 诗句 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

课件展示环境 优美 ,和平安宁的图片。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解词释句

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

1、品读

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

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

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

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

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