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为了谁”“培养谁”

时间:2024-12-26 23:49: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活动的中各要素的具体界定。它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实践实验实训设置、评价体系等具体内容与规格的界定,是人才培养过程实施的具体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是解决“为了谁”与“培养谁”的问题,即明确培养对象与培养目标问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必须把握这个根。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领域。其培养目标应当遵循《高等教育法》规定。对此,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其中,第四条是总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第五条则是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那么,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认为应该培养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立足于培养人的职业特点,着力解决职业生涯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问题。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其人才的具体规格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定义为“学历+技能+素养”。学历讲求的是继续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性,这个因专业不同而不同。技能强调面向职场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这些技能往往具有相通性。如职业素养中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精神;职业能力则指完成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素养是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全体社会人包括职场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如健康的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素质、敬业素养、文明素养、终身学习习惯等。

而要完成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就需要一定的课程设置,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设置为以下模块:1、通识模块。通识模块也称为公共课模式,它要解决的学历培养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问题。我们认为,在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可以不分文理工科,课程完全打通使用,也不设限选课程。在专升本、高起本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限选英语与高等数学。英语主要讲授学位英语;高数尽量结合工程实践来进行。2、专业模块。主要解决的是学历教育中的学科性和体系性问题。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界定,这些课程应该以职业问题、职业项目、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设置最为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类、项目类课程。3、私人定制模块。此类课程的目标是学历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导向,在此模块中,要注意工程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等的拓展与延伸,工程教育标准的教育与延伸,文理工科打通使用。4、素养模块。此类课程注重职场各类素养、能力的培养,文理工科打通使用。按各专业毕业课程和学分要求,在具体教学计划方面,要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每学期提供3-6门课,其中限选课原则上1门,不超过2门,其它为学生自选。通识模块、私人定制模块、素养模块应试学期打通使用。原则上每个专业提供素养类课10门左右;私人定制提供10门左右。两类课均文理工科、专科与本科打通使用。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实施“自主学习+网上助学+面授+实践”模式。在继续教育中,高校、教师和助教更大的职能在于培养学习文化、社区意识、同学感知。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善于根据问题和项目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大量的教育教学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助教和学校只是起辅助作用。其中的面授和实践环节,也应该体现这样的特征。决不可把面授作为讲授知识的环节,它更应该是学校文化、学科专业文化的培育过程。实践环节也是如此,它重在根据自己的职业实践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重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掌控,轻考试考核环节。把教育教学评价放在平时,放在过程中。平时成绩应该占到60%以上,最终的考试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应该占较少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广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上一篇: 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互联网”应该坚守的原则与立场 下一篇: 教育第三方评价:不能沦为逗你玩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