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应是怎样的教师?

时间:2024-11-17 07:44: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未来老师

近来,有关人工智能的信息铺天盖地,“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的大部分职业”这一说法并非危言耸听,或许在接下来的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将颠覆人类社会。

2016年第46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度报告《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bs)指出,今天65%的小学生将在未来从事全新的职业,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但是,老师们又该具备怎样的必备素养,才能教会孩子具备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必备素养呢?

同样重要的是,老师们该如何做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如果措施行之有效,行动越早越好。

9月15日,我会举办了第三次特约观察员线上沙龙,围绕“未来教师应是怎样的教师”这一主题,观察员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很多观点见解独到。

以下是此次沙龙涉及的主要问题

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未来,就像19世纪末马车一夜之间被汽车所代替一样,现在的很多行业都将销声匿迹。教师这一职业是否也将在其中?这是需要我们去深刻思考和积极应对的。

1.未来已在路上,势不可挡。信息化极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2.这些影响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或许是被动的,或许是主动的。

3.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来临,你认为教师这一职业被AI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

4.未来教师应该是怎样的教师才能不被AI替代?你认为在未来,作为老师,必备的素养是什么?

5.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以下是部分观点摘编,或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启示。

万鹏(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或许,智能对教育而言永远是中介产品,教育的最终价值实现,服务主体仍然是教师,而机器只能是工具。

陈志华(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未来教师首先要重建属于教育的道,有了道,人工智能就能为我正向所用。”所有的教育首先在于教育学生走正道,然后走快道。这个过程是工业生产或机器生产无法代替的。因为这是做人的工作,是培养有情感有良心的后代的。

陈铁(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一个复杂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感情关怀,需要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交流,需要教师的榜样引领。

张大北(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未来教育是教师在新环境下,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培养方式去培养孩子的一种新模式,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200年了,不能再适应现在人类发展的需要,需要改变,也需要突破和创新。

未来需要教师在某一个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但是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也不是全才,需要进行分工并借助人工智能系统来完成教学。

郑霖(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未来的教师应该是能整合资源、会处理信息、擅设计活动的教师。人工智能再智能,却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所以教师永远需要设计有效的程序、活动。

康鹤彪(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未来学家Sorman Nilsson给出了一个保值技能清单(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或者短期内无法替代的技能),运用到我们教学上,比如教学精神、教学策略思考、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创造力、教学同理心、教学情商,课堂领导力、课堂洞察力和教学技巧等。

总之,不要再做那些“低端”很容易被自动化的教学工作,而多关注一些更有意义的教学工作。实际上,教学创造力和教学情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引起我们教师自身的关注。

黄晓萍(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教师是无可取代的。

未来教师可能更多的是将“传授知识”方面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而从琐碎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开来,从而有条件更侧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学。

王从斌(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智能毕竟不同于智慧。要转变“教知识”为“师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

孙红强(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智能,只能替代人不需付出情感的工作。没有情感投入,没有唤醒、激活学生内心的驱动力,再多的辅导,只会无谓地增加负担而已。

张莉莉(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教师作为人所具备的优势,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的专业生长点,而这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教师作为人的优势有哪些呢?有温度、有情感、有创造力、会审美。

赵晓刚(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教育技术手段在飞跃发展进步,但教师作为教育的心灵捕手,是无法被人工智绝取代的。知识可传,学业可授,人格的培养,心理的发育,还要靠人的温度来传导。

陆叶(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当今教师难做,未来教师更难做。谁都会评头论足,加之网络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未来,根本上,还是从制度保障和完善教师管理系统上,保障每一位教师的权益。

白华(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未来教师应通过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武装自己,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智能化时代的课堂站稳课堂。人工智能的产生,会对一部分教师有冲击,所以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危机意识。

贺华义(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人工智能”只会冷冰冰、很任性,就算是互动也多是“程序化”“理想模式”的。

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却都是“动了真感情”的,是相互依恋、交相辉映的。

荆卫东(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今天的师范教育决定了未来的教育,当下的教师决定了未来的教师。师范教育应与基础教育同步改革,甚至适度超前;同时,做好当下教育,当好当下教师。

孟宪升(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未来的教师应是“持经达变”的教师。所谓“持经”,就是不变的东西、原则的东西、原理的东西;所谓“达变”,就是不断创新的东西、适应形势发展的东西、就是运用原理要与实际相结合。

张悦(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人工智能彻底取代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形势,不是人工智能与教师争夺饭碗,而是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细化自己的工作,从而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甚至端出艺术感。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