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5-01-16 17:37: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和关注青少年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不是靠灌输。”我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紧扣这几点,突出人文性。

一、创设情境

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因而我在教学时注意媒体的运用。上课伊始,播放有关大地震的录象,教师谈话:“一场大地震发生中,一个七八岁孩子被埋在废墟中,他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个发生在地震中的故事。”这样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与课文情景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体会到 语文 教学要达到高层次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激情是必要的手段之一。课堂上,我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使他们和课文情景能融为一体。

二、阅读中体验、感受文章的情景

这篇课文中父亲的情感变化是全文的主线,我以此为线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父亲的情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使学生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课文中的强烈震撼,引起共鸣。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人文性

在思考“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个很有分量的问题时,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回点拨。然后交流学习成果。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在探究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在这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相互合作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个体探究所得。

有学生提出了困惑:“如果儿子死了,父亲不是白挖了吗?”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否认,而是引导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到:努力有可能成功,放弃则意味着失败。只要有白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白分之百的努力。哪怕儿子真的死了,也无怨无悔。因为父亲做到了他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体现人文性。在释疑解惑中进一步明确道理。

四、升华感情、展现人文魅力

最后,我让学生讲讲他们父子、母子之间互相爱护、信任的故事。有个学生讲的故事非常感人:有一次他爸爸抱着他下楼,不小心摔一跤,但还紧紧地抱着他,结果导致他爸爸骨折。此时此刻,学生对父爱母爱的理解是饱满的,触及到了学生的灵魂深处,对其成长也会有深远的影响。我体会到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用文字展现生活实际,既能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又能融动学生内在情感世界。此时,他们的所想所说都是情真意切,感受至极。在这里再次展现了人文魅力。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2.《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的教学反思

3.《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范文

4.《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5.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6.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反思

8.《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