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阅读:《致橡树》的意象结构和象征意蕴 姚义海

时间:2024-11-13 19:05:5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致橡树阅读答案

《致橡树》的意象结构和象征意蕴

姚义海

结构主义者弗赖依认为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词语结构”。文学的这个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文本刻闭系统,由很多单元构成,各个单元又处在特定的“关系”之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首诗,也可以当作一个“结构”来审视,其构成的单元就是诗中的意象和意象群;整首诗,就是由这些意象和意象群构筑成的有一定意义指向的形象体系。撩开诗歌意象的朦胧而纱,揭示其深层底蕴,我们就可看到缪斯那迷人的微笑。

著名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就是一个围绕抒情形象“木棉”派生出的一组意象群构建成的形象结构。解读这组意象,探寻其内在象征意蕴,我们不难体悟到诗人深厚博大的情感世界和高尚坚毅的诗美境界。结构主义者另有一个观点:“每一个符号都有或者表示三种关系:象征、纵聚合和横组合关系。”为了下面阐析的方便,我们可据此把《致橡树》划分为“木棉”总体象征和纵聚合派生意象群、横组合派生意象群等三个意象单元。

第一意象单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意象关系可用图形表示如下:







由此可见,“木棉”作为“树”和“橡树”平行排列,暗示出一种平等、独立的爱情观。作为阴柔女性的诗人就是通过“木棉—→树—→橡树”的总体象征,向阳刚男性发出了一篇爱情宣言书。正因为诗人暗示出的这种强烈理念和它具有的鲜明的时代色彩,这一诗句成为舒婷诗作中著名的句子。

第二意象单元:“我如果爱你——/……/不,这些都还不够!”“意”“象”关系如表所示:





这种语义关系配以“我如果爱你,决不像……也不止……甚至……”的语句形式,强烈传达出诗人对旧观念的不满,宣告了对作为男性附庸的爱情观的彻底反叛,透露出女性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追求。就整个抒情形象而言,有了对过去(时间纵轴)爱情观念的否定,才有作者紧接后面(第一意象单元)诗句所表现的对新的爱情观的强烈渴望和呼唤。

第三意象单元:“根,紧握在地下/……/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象”“意”关系表示如下:





这一单元的意象群是承接着第一单元表达的爱情观念辐射展开的,是诗人对新的爱情观内涵的具体化,充满了现代女性对现代爱情、婚姻价值的认真思考,用笔细腻,感情缠绵,因此也成为那种互相支持、互相尊重的坚贞而又平等、独立的爱情关系的形象载体,撼人心魄,感人至深。

纵观上面分析可知,《致橡树》三个意象单元均有相对独立的意象系统和象征体系,同时又互相处在一个系统的“关系”之中。从意象本身看,是由“木棉——橡树”主意象向纵轴和横轴派生意象群,完整有序;从象征意蕴来看,则由对旧的爱情观的坚决反叛到对新的爱情观的深刻认识和热切追求。所以,整首诗也是一个有机的意象封闭系统和语义象征体系。

但是,一首诗除了它的意象成分外,还有它的非意象成分。“至于诗的非意象成分,乃是由意象成分派生出来的,是意象的附属成分,用来说明、阐释意象意义,它服从于意象,是意象的延伸和扩张,本身并没有独立性。”(吴晓《意象符号和情感空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P3 )《致橡树》除主体的意象成分外,也有非意象成分,非意象成分起着“说明、阐释意象意义”的作用。如“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对第二意象群象征意蕴的强化,使反叛意识更加鲜明、强烈。又如“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最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直接的表白使第三意象群的理念得以升华,使诗人的情感直接撞入读者的心怀,产生强烈的震撼。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0,03期:23-23

凌霄花 _百度百科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