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的审美意蕴] 致橡树赏析思想内容

时间:2024-12-27 17:38: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致橡树 赏析

[摘要]:《致橡树》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排比句式、强烈的否定语气直言不讳地否定和批判了“己所不欲”地一味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然后酣畅淋漓的抒写对爱情的向往:相互默契,彼此真诚、相知相依而又心有灵犀。橡树和木棉是一组以整体象征手法构建的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这样做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从而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

[关键词]: 比翼鸟 连理枝通感 移情 橡树 木棉



选入我们职高教材的舒婷的《致橡树》写于1977年,当年她托起两棵树的形象(阳刚的橡树和阴柔的木棉),迎着读者惊喜的目光走向诗坛。今天,我们同样愉悦地审视诗人所礼赞的爱情理想,体会诗中多姿多彩的审美意象,品味其丰富深远的情思意蕴。

《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地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爱情观念,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给予的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有现代精神的爱情向往:真诚高尚的爱情向往应以不舍弃各自的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一代的人格的爱情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攀援的凌霄花。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更不能“炫耀”和“高歌”。

其次,诗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泉奇制胜-源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险峰则为了“衬托你的威仪”,还有日光,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只是滋润了对方的心田……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

这两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

作者在直言不讳地否定“己所不欲”的爱情观后,便酣畅淋漓地抒写对爱情的向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品读至此,我仿佛在爱情的两河平原上看到了一个崇高而优美的生命奇观:一棵橡树,一棵木棉,神姿高彻,有独立对等的体位格局,共通交感的身势语态,不是吗?我们女性就该以独立完整的人格形象与男性并立,其爱情植根于精神生活的深处,升华于高远的志向之上。“比翼鸟”、“连理枝”,自古都是男女相爱的象征,思想不能独立,爱情就不能自由,男女应该是宇宙深处互为运转的双星,他们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心相印,其间自有“高山流水”、“空谷足音”。

但是他们又各自有其迥异的人格形象和审美特点:“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雄的火炬。”

这里男性和女性都化为具体意向,男性铁骨铮铮、清辉熠熠、锋利明快、刚毅冷峻。生命赋予他们钢铁之躯,生活铸就了他们刀剑之质。他们既有铁肩担道义,敢为天下先的人格力量,又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峭锐和坚挺,此等力度和气质,不就是男性的阳光直美吗?

女性自有其秀美端庄的形态,丰富细腻的情感,善感多愁的心性。他们柔软纤浓,深沉含蓄,热烈英勇。“红硕的花朵”移觉为“沉重的叹息”这一意象。使人从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觉,是审美心理的“通感”现象,“红花”化成的这一声“叹息”,像是发自内心的爱的交响和协奏,是爱的深沉的咏叹!又像是感悟到人生使命重大而决意承担人生风险和生活义务的心声,“红硕的花朵” 又像是英勇的火炬。这里“火炬”的意向性个更为明显,因为它被形容为“英勇的”,这是借助于审美中的移情作用,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了,爱情的力量和“母性的热光”化成了女性非凡的炽烈和勇毅;新的时代生活延展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性:柔韧而刚烈,缠绵而果决,既富有爱心诗情,又具有容受力,忍耐力。困危中,宁可艰苦备尝,忍辱负重;危难时,可以“自有引导人民”勇当巾帼英雄。女性有极富魅力的阴柔美。

阳刚阴柔相容互补,爱情之树常青不凋。这共生分立的两棵树,必须分担、共享其生存坏境中的一切,从“风雪、霹雳”到“流岚、虹霓”,理想的爱情必须在严峻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共建,又经受复杂生活环境的考验而发展,做到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幸福的爱侣定要“终身相依”,却又“仿佛永远分离”。这正式至纯至爱的境界,亲密和谐的极致。爱情之美在忠诚、和谐和永恒;爱的美感也在时间的、空间的心里的距离中蕴含。

最后,作者直抒心意,爱情的伟大和坚贞就在于:“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爱情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人不仅仅是为了爱而生存,高尚的人们,他们的生命融化在大众里,他的事业就是人们的事业。古人说:“择偶须谐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现代女性的审美注意,不仅只在男性的“伟岸身躯”,即形体与精神融合的审美意象上,不仅倾慕他高大的人格形象,巨大的道德力量,而且热爱那建树他的事业和理想,那养育他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诗人所追求的诗意蕴藉的爱,也是博大深厚的爱。

总之,《致橡树》的语言饱含着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至今读来依然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参考文献:

[1]舒婷.致橡树.

[2]致橡树.人教版.

[3]致橡树.中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