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里的故事--反腐倡廉-人民网

时间:2025-01-14 02:20: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廉正小故事

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廉政故事里的故事 2013年07月08日16:0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廉政故事里的故事--反腐倡廉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廉政故事的源与缘



说到廉政故事,不得不提余杭文化名人丰国需。



今年58岁的丰国需,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他18岁开始创作故事,迄今发表故事作品300多篇,共100余万字。喜欢写故事的丰国需分别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和主席。他在塘栖古镇创办的故事沙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故事创作团体。为了推动故事创作不断发展,他还创办故事派对网站和网络新故事创作培训学校,免费在网上教学。



故事,来自民间的“草根文学”,群众喜闻乐见,很接地气。故事能教人甄别是非功过、辨别善恶良莠,如果搭上合适的载体,激发的正能量不言而喻。



2005年底,浙江省作协一位副秘书长应邀参加浙江省纪委召开的廉政文化建设座谈会,专门提出将故事创作列入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浙江省纪委采纳了这条建议,决定以“中国(浙江)廉政故事大奖赛”的方式推动廉政故事发展。



于是,丰国需和他的团队接受余杭区纪委的邀请,开始为廉政文化“量身创作”。



从2006年至今,余杭区纪委书记换了3任,开展廉政故事征集和宣传的活动始终没有放松,愈搞愈红火。故事的创作队伍从起初的50余人,扩大到现在的近400人,不少机关、镇乡干部也参与到创作当中,以故事“日三省吾身”。故事的演出场地从机关到社区、从工地到学校、从图书馆到电视台演播厅,廉政故事的听众从十多人到几百人再到场场爆满,“粉丝”从老百姓到领导干部再到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题材从廉洁说起直至社会无所不包。遇到一些专场,廉政故事的拥趸们甚至有些“疯狂”。



余杭的廉政故事火了,跳出了区域界限,走向了上海、华东乃至全国,成为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7年来,余杭连续承办三届中国(浙江)廉政故事大奖赛,征集作品累计 6751件,144人获奖,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廉政故事的写与听



在第三届中国(浙江)廉政故事大奖赛上,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机关党务工作者江帆创作的故事《心灵的监视器》获得优秀奖。



《心灵的监视器》这个故事讲述了机关大院为了杜绝行贿受贿,安装了先进的监视器,但仍然挡不住“歪风”偶尔刮进大院。而就在大家都寄希望于监视器时,故事主人公却在自己的心里装上“监视器”――党纪国法,筑起防线,始终保持着做人和为官的本色。作者借故事警醒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光靠外部压力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看个人自身内心的修为。



生平第一次创作廉政故事就获奖的江帆激动不已。在余杭区纪委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江帆联系实际工作畅谈创作感想:我一直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看个人自身修养。再先进的监视器也会有盲区。只有在心里安装监视器,才能在任何环境、任何地点都保持警惕,始终做到清正廉洁。



结合自己的认识,江帆根据身边的人和事,创作出故事《心灵的监视器》。作品是江帆的工作感悟,也是做党务工作的求索。



除江帆外,余杭区有许多机关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廉政故事。东湖街道罗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逸梅热心廉政故事创作和演讲,常把创作的故事讲给丈夫听,共同修改。刘逸梅丈夫是塘栖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工作。妻讲夫听,传为佳话。



据不完全统计,在余杭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参与廉政故事创作和宣传的人数超过20%。



取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无论是干部真情编写,还是群众随感随写,廉政故事里的生活味浓、教育味真,老百姓还真拿它当个宝。由此,余杭区廉政故事活动风生水起,声名远播。 【1】【2】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