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钱镠?

时间:2025-01-14 18:13: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钱缪

此回答围绕钱镠与杭州的有关政绩说说。

钱镠是杭州的功臣,关于他对杭州的贡献,我简要谈三点。

一是奉行“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在乱世中保一方平安。

钱镠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少拳勇,喜任侠”,有军事才能,早年确实打了不少仗,不过多为防御性质。比如说参与平定王郢之乱、宣歙匪患、黄巢起义、刘汉宏之乱等,目的都是保一方平安。贞明五年在狼山江和杨行密大战一场后吴与吴越“休兵乐业二十余年。”总之,和同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比起来,吴越国特别是杭州较少受到战乱影响,人民生活安定。欧阳修在《有美堂记》中称:

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苏轼在《表忠观碑记》中也写道:

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民,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当然,“保境安民”也是有代价的,正如苏轼提到的,吴越为了和中原王朝保持良好关系,需要大量进贡金银珍宝。这势必会导致吴越税负沉重,苛捐杂税名目众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使宅鱼”,钱镠要求西湖渔夫每天需要进献数斤鲜鱼,被罗隐作诗讽刺: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得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钱镠读诗之后宣布废止。

但是,历史上对于吴越赋税沉重的批评,也不能全算在钱镠头上,这是针对钱氏诸王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说:

钱镠起于贫贱,知民疾苦,必不至穷极侈靡,其奢汰暴敛之事盖其子孙所为也。

可谓相当公允。还有一则小故事也可侧面反映出这一点,钱弘俶一次招待后周大臣陶谷时请客吃螃蟹,陶谷在饭局上说:“真是一蟹不如一蟹也。”实际上暗含讽刺钱氏诸王一代不如一代。

二是扩展杭城,改革建置。

杭州在唐代州城和县城是彼此分离的,州治在凤凰山麓,县治在西湖东部,正如白居易《余杭形胜》一诗中说的“州傍青山县枕湖”那样。

唐末五代,钱镠先后于公元890年、893年和910年三次大规模筑城。890年修筑了所谓“子城”,主要是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到了893年修筑罗城时,则主要为百姓考虑,达到“民庶之负贩,童髦之缓急,燕越之车盖,及吾境者,俾无他虑(《全唐文·杭州罗城记》)”的目的,以利于经济发展。当然,客观上也进一步加强了防御,形成了易守难攻的“腰鼓城”格局。这次修筑的罗城将原州城与县城一起包了进去,杭州至此形成了一座完整的城池,此即现代杭州城的前身。

后梁龙德二年,钱镠又对杭州建置作出改革,将原钱塘县、盐官县部分地区割出,新设钱江县,从此杭州市区的建置便固定下来。北宋时,钱江县改名仁和县,和钱塘县一起作为杭州府两大附郭县,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元年,钱塘、仁和合并为杭县为止。《万历杭州府志》记载:

仁和县,唐以前本钱塘、盐官二县地。五代梁龙德二年,钱氏始析置钱江县治钱塘,属吴越国。宋太平兴国三年,钱俶纳土,国除。四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

三是修筑海塘,治理西湖。

说起钱镠与钱塘江,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钱王射潮”的故事,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也反映出了钱镠对于治理钱江潮患付出了巨大努力。钱江潮患是杭州历代地方官面临的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三廊庙一带有一块罗刹石在江心,潮水至此十分汹涌。唐代最有名的杭州刺史白居易对此也只能望江兴叹: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

而钱镠则不同,据说罗刹石便是钱镠派人凿平(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是被潮水侵蚀自然消失)的。除此以外,钱镠还修筑了捍海石塘,自六和塔至艮山门。这一石塘采用“石囤木桩法”,效果显著,杭州的钱江岸线至此逐步稳定下来,以下引用魏嵩山《杭州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区的发展》中的图说明:

除了钱塘江,钱镠也重视西湖的治理。曾经有一个术士向钱镠进言,让钱镠填没西湖,扩建府治,被钱镠拒绝,他回答道:

百姓资湖水以生久矣,无湖是无民也,岂有千年,而天下无真主者乎?

这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有诗赞曰:

牙城旧址扩篱藩,留得西湖翠浪翻。

钱镠设置“撩湖兵”1000人专门负责西湖治理,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钱镠还在杭州城内凿了许多口井,使居民饮水更加方便。例如祥符寺(约今百井坊巷)附近就凿井百眼,“百井坊巷”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今天延安路人行道上,延安新村车站南面还保留了一口井,称为“钱王井”。

除此以外,钱镠还有许多政绩,特别是佛教事业方面,不一一展开了。

更多相关资料可以参考:

古籍:《资治通鉴》《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钱氏家乘》《吴越备史》《十国春秋》等。

论著:周峰主编《吴越首府杭州》、杨渭生《一剑霜寒十四州——吴越英主钱镠》等。
上一篇:钱缪的原文翻译
下一篇:钱缪阅读答案

TAG标签:评价如何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