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影响至深的一首名作,凝重朴实,读完深感震撼

时间:2024-12-28 09:36:5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老马臧克家

臧克家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闻一多的学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后来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几句朴实无华,却感动了很多后人。

诗人善于表现严肃执着的人生态度、和悲愁的历史事件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也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奠基和开路。下面介绍的是臧克家影响至深的一首名作,凝重朴实,读完深感震撼。

《老马》

作者: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这首诗创作于1932年4月,当时大革命失败后,诗人感到革命前途十分渺茫,心情沉郁悲愤,于是用诗歌作为武器,向黑暗势力发出挑战。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当时苦难深重的农民,也得到了杜甫的《瘦马行》和李纲的《病牛》的启示。

杜甫在诗中表现了一批瘦马的痛苦,“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李纲也表达了无限的同情,“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臧克家虽然自小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但他读书明理,目睹了千万个家庭多灾多难的情形,心中对他们早就寄寓于深切的同情。大革命失败后,这种悲痛心情就更加强烈。

诗的开篇就细腻地描绘出一匹任劳任怨的老马形象,“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虽然知道自己承受能力有限,但是习惯于逆来顺受,更担心被主人皮鞭相加,所以它不敢大声叫唤,始终低头稳稳地站立,即使力不可支,身体前后晃动,也一定不让四蹄弯曲。

这种始终默默忍受的老马,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过去码头上扛大包的,街道中的黄包车夫,还有流水线里的姐妹们,都与老马有相似的命运。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两句实在太令人心碎,痛苦的表情早已无可复加。虽然不见暴虐的主人,但大车和鞭子就是权威和意志的化身。

屈辱的老马骨衰力竭、跌跌撞撞,哪里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诗中的半点影子。老马沉重地把头垂下,即使鞭子在它的身上抽出了一道道新伤旧痕,也绝不哼叫半声,与其说它是忍辱负重,不如说是被逼无奈。

继续往下读,更加不忍注目。“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匹老马已经风烛残年,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倒下,但它依然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虽然泪水无法打动主人,却足以让读者也为之陪泪。

老马不会说话,只能用眼泪表达自己的抗争;而那些受压迫和受剥削的农民,虽然会讲话,却无处申辩。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此时的老马早已神经紧张,即使没有被鞭打,潜意识中也始终有一根皮鞭高高地悬着,仿佛它稍有松懈就会重重地落下来。诗人用“一道鞭影”,生动地刻画出老马被长期虐待的痛苦经历。它抬头望着前方,似乎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也是在做最后的努力,锐气早已消磨净尽,唯有眼光中依然透露出坚毅。它本能地从迷惘中抬起头来望望前面,可是漫漫长途,无尽痛苦,到哪里去寻找帮助?

文学家唐弢曾评价说,“这里歌咏的是一匹老马,轭下的生活却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来,农民背上的苦难的重荷。”诗贵含蓄,不管诗人意在描写什么,却写出了在现实人生撞击下迸发的审美冲动,读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颤,正可谓“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