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读后感3000字

时间:2024-12-27 01:48: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忏悔录读后感

编辑:志艺 发布时间:2017-11-01 手机版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 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下面是忏悔录3000字 读后感 :

忏悔录读后感3000字一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寻找上帝的形象。

一、卢梭的童年

童年总充满美好的回忆,我们差不多每一个人都会怀念自己的童年,而卢梭在《忏悔录》第一部里也无限追忆自己的童年。出身于工匠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大量的阅读增长了他的知识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弄坏了朗拜尔西埃小姐的梳子;种柳树。在前一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卢梭身上有代表着所有孩子的特征——“魔鬼般的倔强”,他在被逼问时“毫不动摇,我宁可死”,每一个孩子身上似乎都有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强、执着、不屈不挠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维护自己的清白。这种性格我也曾经有过,并且在许多孩子身上看过,电影《晨曦中的小女孩》中的小姑娘在面对后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待不是自己亲身孩子的残酷时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宁死不屈的“魔鬼般倔强”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相信,吃软不吃硬是每个孩子的共性,如果你想用“暴力”让他屈服,那么失败的往往是心软的父母。“一个儿童在平常生活里性情腼腆温情,但在激情奋发的时候却是那么激烈、高傲而不可驯服。”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有着自己的秘密的精神世界,而且是一个极为丰富的世界,成人的世俗老练思维是探取不到属于他们的这个纯真、新奇、熠熠生辉而又充满创造性的神秘世界的,即使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成年人的思维世界也没有他们的可爱、丰富。而在种柳树这件事上,我们又看到了小孩子的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给柳树偷偷偷渡胡桃树的水分,挖出一条以为别人绝不会发现的“地下水道”,这么富有创意和趣味的一个事,也只有小孩子才会做得出来,成人是想不到这种“伟大的工程”的。在小孩子的眼中,布娃娃都是有生命的,万物有灵。

至于卢梭所说到的对朗拜尔西埃特别的感情我觉得蕴含了一种恋母情结。卢梭出身丧母,在父亲和姑姑的抚养中长大,自然对这样一位“有母亲般慈爱,还拥有母亲般的权威”的老师有着更复杂的感情,渴望被关注、被爱是每个人的天性,尤其是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子,因此,朗拜尔西埃小姐打他的时候他产生了快感。卢梭很大可能是这样的情感需要,至于后来与华伦夫人发生关系后所表现的出来的负罪感大都是这种情感混在其中。此外,性早熟也是卢梭存在的,对于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书本早已对他的心智启了蒙,这也许是他特殊 心理 形成的原因吧。

卢梭在《忏悔录》中的大胆坦率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德烈·莫洛亚为1949年法国勃达斯版<忏悔录>写的序言》提出了这样观点:

但是这里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这种坦率的目的是引出卢梭在性的方面的态度和表现而已,而这方面的坦率恰恰又是某种形式的暴露癖。写自己乐意去做的事,这就使他的放纵行为有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自己也因而感到分外快乐。在这一题材方面所表现的恬不知耻使那些和他是难兄难弟、共染恶习和一丘之貉的读者同他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事实是什么,除了卢梭,没有人知道,大家从心理学等等方面猜错也是挺有意思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应该可以深入解剖,可惜我还没有机会去阅读相关书籍。

二、卢梭当学徒时的逃跑

很明显,卢梭的逃跑,离开家乡,并不类似其他小孩的离家出走,其他小孩的离家出走是叛逆期的最具诱惑性、冒险性、带有惩罚父母高压政策的勇行,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声行动抗议,宣告自己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思想,最终多数是以孩子们的胜利告终。而卢梭是彻底要逃离当学徒的打骂了,当然其中也有让他父亲担心的理由,在忏悔录中他后来也是提到其父亲只追他到半途,语气里的委屈也是有的。但他是一个冲动性的人,“当我由于空间而计划逃跑的时候,心里有多名凄惨,但是在一旦实行这一计划的时候,心里反而觉得十分惬意。”,逃跑终于让卢梭“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了”,而从这可以看出,卢梭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讨厌的事物,他的这份勇气也预示了他将来面对所有责难时的坚强。追求自己信念的他得罪了敌人、朋友,但他也毅然走下去,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大的思想家总在磨难中产生。

三、卢梭与戴莱丝

戴莱丝·勒·瓦瑟陪伴了卢梭差不多下半辈子,这位做洗洗缝缝工作的善良女人虽然没有太多的智慧,卢梭却“第一次看见这个姑娘出现在餐桌上的时候,就特别注意她那种淳朴的风度,尤其是她那活泼而温柔的眼神,我觉得是无以伦比的,”卢梭与戴莱丝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这种爱情维持了多久?这种爱情最终化为了亲情?这些都很难说,起码在《忏悔录》里面没有详细的说明,仅仅是卢梭单方面的描述是很难下结论的,只有当事人戴莱丝才有发言权。

卢梭也说:“我最初的用意还是想给自己找一种消遣。”P314“说到底吧,我需要有人来接替妈妈:既然我不能再跟她一同生活了,我就需要有个人来跟她的学生一同生活,并且我能在这人身上发现她曾在我身上发现的那种心灵的质朴与柔顺。”人总是渴望幸福的,卢梭也不是怪物,戴莱丝给了他无限的家的幸福和帮助,为其生了五个孩子,在每一次“逃亡”时留下了整理衣服、书籍,晚年照顾疾病缠身的卢梭等等。在《忏悔录》里我们可以知道卢梭的想法,但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个善良的女性的思想一无所知。卢梭在《漫步遐想录》中追忆华伦夫人,却没有写到戴莱丝,只用我的妻子称呼了。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