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森:“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引擎”

时间:2025-01-09 09:47: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课堂教学改革

2018-01-16 来源:教育部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余文森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研制(设计)的DNA,是贯穿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变革将全面展开。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不断地从“物”走向“人”,实现教育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的轨道上。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上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知识(双基)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被不断地弱化,很多人为此提出质疑:知识难道就不是素养了?没有学科知识哪来学科素养?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素养)。

知识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无法在真空中产生也无法脱离知识而单独存在。总之,教学的产生和维持,人的成长和发展,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养料。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也即,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从教育思想的角度讲,我们要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知识是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教学改革必须回到原点、回归初心,这个原点、这个初心就是人的素养,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教学的本体价值,总之,只有从素养这个角度来重新思考和寻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深度推进。

核心素养是素养系统中具有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成分,是人之为人之根之本(“根目录”),是人各种表现的根本性应由。核心素养是素养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成分,是人进一步成长的基础和可能,是人进一步成长的内核。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种子和树根。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通过厘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总之,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抓住学科教育的根本。传统的学科教育过度地在学科上做文章,学校和教师一直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难度(内容的深和浅),老师们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烂熟于心,而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知之甚少,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也不甚了解。这是我们目前高中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正是破解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核心素养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意义和价值,它意味者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可以说,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它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

聚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和学科教育才能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