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可能是一个士族看不起寒族的故事

时间:2025-01-14 06:09: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常常被用来论证陶渊明的高洁情操,然而考校时代背景和陶渊明的出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能是一个士族旁系子弟看不起寒族的故事。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有争议,但定有亲缘关系),一介寒族起势,官拜大司马,爵封长沙公。陶渊明还有一篇「赠长沙公」,赠给世袭长沙公的大宗亲戚。

陶渊明的爷爷还是武昌太守,武昌郡在东晋后期属于江州,陶渊明的地方仕途都是在江州。

陶渊明为令时,彭泽县属于寻阳郡,而寻阳郡是庐江、武昌、豫章三郡各分出一部分成立的。陶渊明的家世,估计在当地还是数得上的,毕竟祖上阔过。同为低级官僚的督邮,按东晋常例是当地庶族/寒族担任,讥讽为「乡里小人」,很符合东晋士族老爷的取向。

在陶渊明所处的东晋中后期,对于陶渊明这种南方士族,官位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出生,除了有战功,求官求不得是正常情况。士族老爷们又看不上低级官职,反而隐逸是常规操作。

根据「晋书」记载,陶渊明解印去县不久,朝廷就召他做著作郎。“顷之,征著作郎,不就”。著作郎这个官职,以南朝观点很“清贵”,比较高大上,又没啥烂事,后来是顶级士族子弟的“起家官”,就是年轻顶级士族的第一个官职。但这个著作郎,差不多是文笔好的寒族最终才能达到的官职。陶渊明一通迷惑操作还能白得著作郎一职,可见朝廷对他的重视。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陶渊明在江州,而当时的江州辖今江西省大部,也是东晋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祭酒和主簿粗略地类比为副秘书长。州祭酒这个起家官,确实是比较差的,但也符合陶渊明这个二流士族之旁系、太守之孙的出身。

镇军是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建威是刘敬宣,刘牢之的儿子。其实陶渊明早年还给桓玄做过幕僚。这也是一种认可。

顶级士族琅琊王氏的王弘也尊重隐逸中的陶渊明。王弘,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中领军王洽之孙、司徒王珣长子,自身是南朝宋开国元勋,官至太保,领中书监,封爵华容县公。怼过谢灵运。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