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4-11-16 15:19:0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时间:2010/3/6 1 | 作者:佚名

用“暗示法”教育幼儿

刘茂花张慧

有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可能太兴奋了,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安定不下来。一会儿还有外宾要来参观呢.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同时又能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我避免采取强迫命令的方法,而是朝着大家用双手把耳朵捂了起来,装着忍受不了噪声的样子。有几个比较安静反应较快的小朋友也学着我的样子捂起了耳朵。不一会,全体都安静下来了。

用这种“暗示法”来启发教育个别幼儿,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一次午睡时,别的幼儿都睡了,只有侯文阁小朋友仍一如以往不愿睡,而且这天特别不安静。我就与另一位教师按事先商定的,互相“犯愁”地看着,一个说:“哎呀!真急人,侯文阁不爱午睡,这对身体可不好啊!”另一个说:“是呀,侯文阁是个好孩子,可就是不睡午觉,怎么办呢?”……侯文阁听见了这一对话,大眼睛扑闪了几下,果然动了心,对我说:“老师,我也睡。”我赶忙一边夸奖他,一连安置他睡下。他终于睡了个好觉。而且逐渐习惯午睡了。

张莹小朋友初入园时,哭闹不休,得由老师久久陪在旁边,哄她,安慰她,才渐渐安定下来。不能长此下去。于是,有一天早晨,正当接待孩子入园的忙碌时刻,我一边照常陪着、哄着张莹,一边对另一位教师说:“今天你再多辛苦点啦!我看张莹小朋友已经越来越乖啦!别看她这一次还哭,下一次不再哭啦!”从张莹含着眼泪的目光中,可看出她听懂了我的话。当天为了加强效果,我又找个时间给张莹和另外几个小朋友讲了个题为《下一次》的故事。主要内容是说有几个小动物对自己今天做的一些

事(包括有个小动物无故哭了一场)不满意,决心“下一次”改正了。第二天早晨,当我把张莹从她妈妈手中接过来后,大概出于习惯,她又想哭了。我赶快高声说了几句别的话,转移了一下她的注意力,然后装作突然想起似的,亲热地凑在她耳旁悄悄说:“张莹,昨天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老师先去照顾别的小朋友,等会儿再给你讲故事听,好吗?”她点了点头,虽然眼里又有泪了,可终于没有掉下来。我在接待别的孩子时,也一直没忘记向她点头、微笑。她每天早晨都要哭闹一场的毛病,终于改掉啦!

给每个孩子信心

徐冬云

思思是个能歌善舞、聪明美丽的小姑娘,深得教师和小朋友的喜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孩子们都以能和思思坐在一起为荣。一天语言课后,只听蒙蒙叹口气说:“我要是思思多好,什么都会……。”

这固然是老师激励孩子们的一种手段的结果,但又何尝不是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误导的反映呢?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顺利地组织教学,常常以某一个在老师心目中能干出色的孩子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不可否认,这种激励方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久而久之,对其他小朋友来说,却可是一种误导,容易使多数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思思这样的孩子而言,也很有害由于长期处于重视、关怀的位置,往往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有的甚至形成某种心理压力,心理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要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不能千篇一律,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要求每一个不同的幼儿,以防扼杀幼儿个性。

作为成人,应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并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功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意识。

当然,树立“榜样”并不是一概否定,在适当的条件下,还是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只是作为“榜样”的对象,不能只固定在少数孩子身上,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榜样”,关键是老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更新,是否以一颗爱心去观察、关爱每一个幼儿。老师以一个信任的目光,一次温柔的抚摸,一名鼓励的话,都会使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成为产生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动力。

放飞孩子们的想像力

郑泽

大人教孩子,常常用标准答案,即大人的是非观,却不知这标准答案往往会使孩子失去灵性。鲁迅先生早己指出:“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截然不同。”

“文革”中,有一位幼儿园的阿姨考孩子:“你最亲的人是谁? 第一个孩子答:“妈妈。”

阿姨说:“不对”。

第二个孩子答:“奶奶。”

阿姨说:“也不对。”

第三个孩子答:“姥姥。”

阿姨说:“还不对。”

孩子们说:“老师,那是谁呀?”

阿姨答:“是毛主席。”

那时候,不能说这位阿姨的这个答案不标准,只不过那是大人的,却不是理智未开的孩子们的。

也是一位幼儿园的阿姨考孩子:

“花儿为什么会开?’’

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

阿姨问:“还有谁说?”

第二个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阿姨又问:“还有谁能说?”

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更漂亮。”

这位阿姨接着又问了三四个,都没有答出标准答案。她手里握的标准答案是:“花儿开放,是因为春天来了,到季节了。”然而,这位阿姨放弃了标准答案,因为她感到孩子们的回答都很精彩,想像力很丰富,她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里。当孩子们问她:“老师,我们答得对吗?’’她说:“答得都很好。老师有一个答案,你们愿听吗?”孩子们齐声喊:“愿一一听—。”她说:“花儿特别懂事儿,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儿,笑啦!”于是,她和孩子们都欢乐地笑了。她走进了孩子的天地。

不能说这位阿姨手里握的标准答案不标准,然而,你又真的感到孩子们的答案很生动,很形象,很可爱。进而感到,标准答案是死的,孩子们天真的答案是活的,活的答案很美丽。仅仅是童趣吗?

是在真实基础上的想像力。在真实的基础上,放飞想像力,就不只是教孩子的事了。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