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秀才的下联一出,堪称妙对!

时间:2024-11-11 14:42:5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

中国对联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最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文化其实和中国的诗词很像,都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在很多诗词中,甚至还能看到对联的影子。对联,其实就是浓缩版的诗词。对联和诗词很相似,一直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和推崇。

想要对好一副对联,需要掌握对联的基本功。由于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可以是一两个字,长的可以几十字几百字,所以上联和下联字数要相等,而且断句要一致。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就是词性要相对,比如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而且要在相同的位置上。最后要内容相关,含义要接近,意境要高远,平仄要协调。

关于平仄,传统的对联习惯是仄起平落,指的是上联的末尾用仄声,下联的末尾用平声。平仄其实很好区分,汉字分为四个声调,一声和二声归入平声,三声和四声归入仄声,这样区分是最简单的方法。

古往今来,有关对联的名人趣事层出不穷,比如唐代的李白就曾以一副对联戏弄过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出上联“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这是一语双关联,“猴儿”暗指李白,“对锯”通“对句”,李白听后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这里的“蹄”也是谐音字,通“题”,畜生出题,自然给了杨国忠难堪,让他十分的尴尬。

宋代民间的对联趣事也是不少,在北宋年间有一个樵夫,常年在山中砍柴为生。这一日他像往常一样进入山中砍柴,忽然发现一个迷路的秀才在那里转来转去。樵夫知道这座山岔路很多,如果是第一次来这里的人,很容易迷失方向,于是就上前与秀才搭话。

原来那秀才的母亲生病,家里没钱抓药,只好到山中采摘草药,樵夫一听就感叹此人是个大孝子,于是就带着秀才一起走出了深山。他们出山之后天色已晚,樵夫就把秀才留在家中,夜半时分樵夫与秀才促膝长谈,聊着聊着就想到了一副对联,于是樵夫就说出了这副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这副对联看似很简单,其实却并不简单,首先“柴”是由“此”和“木”组合成的,所以说“此木为柴”。后面的“出”字是两个“山”组合而成,所以说“山山出”,这副对联是一副标准的拆字联。

那秀才苦思冥想,始终没有好的下联与之相对,樵夫也不催他,让他好好睡一觉,明天在想,于是就出去了。秀才在屋内睡不着觉,翻来覆去想下联应该怎么对,竟然想了一夜。天明后秀才早起与樵夫碰面,随即吟出了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这副下联与上联都是拆字联,“烟”是由“火”和“因”组成,所以是“因火成烟”,而“多”这个字正好是两个“夕”组成的,所以又叫“夕夕多”。这个下联一出,堪称是经典妙对,樵夫拍案叫绝,大加赞赏秀才的才华,秀才也苦笑不语,毕竟自己想了一夜,也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这副让秀才想了一夜的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你能对出下联来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写出你的奇思妙对,我们一起分享和学习。文 | 国学大观园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