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5-01-15 00:42:5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路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涵。

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载体,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了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转变为信息技能、信息价值观培养为主的全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化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具体可以分为“信息思维、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责任”四个层面,这也是培养新时代信息化公民的重要基础。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学生信息能力方面的培养日臻完善,但是在信息思维、意识以及责任的培养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或盲点,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领会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内涵,切实把握学情教情弥补教学短板,实现信息技术综合素养齐头并进,真正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一、结合实际学情,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开展计算机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强,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也就越高,学习动力更明显。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突出趣味性、引导性和娱乐性,这样学生才能对计算机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绘制图画》一课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奇奕画王”这款软件有了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钢笔”、“水彩笔”等工具的运用,学习新建图层,感受数字绘画的乐趣。教师可以从“特制笔”的特效入手,让学生练习化出熊猫毛茸茸的皮毛特点,掌握好透明度,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可以把“透明度”等运用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同学们,大家尝试运用特制笔的时候,透明度越高其实越不透明,大家慢慢调整参数,从低到高感受一下就会明白。”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选择画熊猫的时候画笔的透明度,将理论教学与探究实践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而且还为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运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对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任务驱动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到具体教学环节中。任务驱动法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以具体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学习、探究、实践,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美化文档》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辑一期自己的“电子报”,在电子版中需要学生自主设计报头、填充文字、美化边框、布局排版等。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合作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美化文档的任务。比如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搜集素材、插入、移动、调整、做好页面布局、确定色调风格等,用“电子报”的形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可以把电子报作品集中在一起比一比,看哪一组的电子报更有创意。比如有学生用曲线勾画出了“海浪”花边,有学生用两个三角形组成的船和帆,还配上文字“一帆风顺”。这种拓展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发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需要问题来激发教学活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拓展信息思维,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找到阶级对策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尤其是在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年龄小、价值观不成熟的事实,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和发展观。

例如在《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神秘黑客”案例作为问题情境的主题:一个电脑技术非常高超的人,利用黑客手段窃取他人信息、盗窃钱财,最终锒铛入狱。结合这个真实案例教师可以进行问题引导:“有人说黑客是‘天才’,你认同吗?我们在网络生活中要怎么做?发现网络中存在不良信息我们要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信息伦理道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争做“网络文明小公民”,从而促进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提高。





四、注重教学拓展,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尤其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能够于虚拟世界里探索,进而获得更生动地学习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找到更适宜的引导切入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探究积极性,真正参与到实践中,从而加深学习内容的程度。学生知识拓展能力是构成新新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而拓展性教学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例如在《图形创作》一课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图形色彩填充、移动、组合等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创意设计师”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以致用。通过分组合作,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拼图,完成之后可以进行组建评比,看看哪一组的图形更具创意。譬如有学生把三个三角形叠加在一起,在移动过来一个长方形,就是一幅惟妙惟肖的雪松图。有学生用曲线勾画出了“葡萄藤”,然后把一个个的圆形叠加在一起,就是硕果累累的葡萄架。有学生把三个三角形组成在一起,再加上一个细长方形,就是一棵漂亮的雪松……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动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突出教学的基础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色,让学生有更多发现和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序发展。





殷永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238.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