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小时候的故事(肖邦的故事)

时间:2024-12-26 13:21: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肖邦的故事

展开全部

一天,爸爸带着姐弟二人去参加一个盛大的舞会。舞会上钢琴演奏家的手 指简直就是在琴键上飞舞,肖邦听得入了迷。

演奏结束后,肖邦来到演奏家的面前问:“先生您好,不知道您是怎样弹奏出这样优美的旋律的?” 演奏家回答:“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且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寒冬酷暑也从不会放弃练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惜我不擅长作曲,并没有几部可以代表自己的作品,如果能补上这个遗憾的话,在音乐方面我就是完美的了!”

肖邦听后点了点头,尽管他才4岁,但这番话已经让他明白了成就与平时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舞会结束后,肖邦对爸爸说:“亲爱的爸爸,不知道您能不能让我学作曲呢?

我一定要学会作曲,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一名非常棒的音乐家。” 父亲回答:“当然可以,但前提是必须反复练习各种曲子,了解每首曲子的旋律,只有这样才能慢慢体会作曲的规律。”

不久,爸爸为肖邦请来了位真正的钢琴老师。这样,练习更多新曲子成了肖邦每日的必备功课,不论寒冬与酷暑,他都会坚持弹奏。

为了使自己的手指间距扩大些,他每晚睡觉时用木塞子夹在指缝间,有时疼得半夜醒来流眼泪,但他从不告诉老师。

他的进步非常快,但他并没有满足,他不断地要求老师给他布置更难的曲子,每天都是弹奏熟练以后才去玩耍、休息。

扩展资料:

1836年冬天,钢琴家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自己和她在一起时,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

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的岁月。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肖邦来到巴黎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

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自己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接着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肖邦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

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1848年,肖邦虽然病情严重。

仍然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在伦敦,肖邦曾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筋疲力尽,他的学生把他带到一座乡村别墅中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

肖邦临终前的一段日子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称为“一个远离母亲的孤儿”。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在他的遗嘱中,他让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他的遗体埋葬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里尼的墓碑。在他的葬礼上,奏响了他的《葬礼进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

那杯从华沙带来的祖国的泥土,被撒在他的灵柩上,他的心脏装在匣子里运回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波兰,安置在华沙圣十字大教堂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邦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