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蝉意象研究(宋词中的庭院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时间:2024-12-26 02:05: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宋词中的庭院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宋词中的蝉意象研究

【摘要】: 唐宋词意象研究,一直是词学研究的热门。“蝉”栖于高枝,饮而不食,被视作高洁的象征,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动物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蝉意象源远流长,从《诗经》起便有了蝉的身影。一直到清代,还有蝉意象作品,此间蝉意象也从未断绝。到了宋代,蝉与词结合紧密,蝉意象成为宋词中的突出意象,其发展更加成熟,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宋词中蝉意象数量繁多,且由于词人经历不同,心境不同,蝉意象在宋代文人笔下有不同的内涵情韵。将蝉意象作品看做一个整体的文学现象,研究其产生、发展、繁荣的原因,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不仅可以丰富咏物题材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历代咏蝉作品。本文对宋代蝉意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爬梳,重点研究宋词中蝉意象的情感内涵、艺术功能及地位影响和探究蝉入宋词的原因。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对宋代蝉意象进行概述分析,主要从蝉意象在文学中的表现、蝉意象的类型分析两方面着手。可以发现从诗经楚辞开始,蝉就出现在中国文学中,但此时的蝉是自然界单纯的物象,并不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学符码。先秦两汉时期,蝉意象完成了它由物至情的转变,开始附有文人的喜怒哀乐。到了魏晋六朝时期,蝉意象继续发展,内涵也更加丰富。唐五代时期蝉意象发展成熟,出现了大量的蝉意象作品。宋代继承并延续了此前的蝉意象情感内涵,并与词结合,出现了齐天乐咏蝉组词。同时这一章中论文从寒蝉、残蝉、乱蝉、新蝉四方面来分析宋词中蝉意象的类型。第二章主要论述蝉入宋词的原因。主要有蝉与宋词具有相似性、文学传统的继承与时代环境的孕育。蝉与宋词的相似性主要有小的相似性和同时具有婉约的审美特性。词体功能的扩大主要体现为宋词对词体制的改革和内容的演变,这为蝉意象大量入宋词提供了可能。由于宋前蝉意象的发展、生长、成熟,蝉文学传统和感物吟志传统的继承是蝉入宋词的重要原因。宋朝重文抑武,社会动荡,寒蝉形象作为文人志士的代表深入人心,时代环境也是影响蝉入宋词的社会因素之一。第三章具体分析蝉意象表达的情感类型,主要体现在六方面:高洁忠贞之赞、离别相思之苦、怀旧伤时之叹、家国身世之痛、羁旅行役之悲和闲适洒脱之品。蝉栖于高枝,饮而不食,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也是文人抒发高洁忠贞情感的重要媒介。同时蝉鸣凄楚,也是抒发离别和相思的重要意象。又因秋蝉生命短促的自然习性,文人往往闻蝉悲秋,用以抒发怀旧伤时之叹、家国身世之痛或羁旅行役之悲。也有文人注重品味蝉鸣的闲适韵味,或通过蝉蜕抒发洒脱的情感内涵。第四章通过借古喻今功能、纾解功能、造境功能、象征功能三方面来论述宋词蝉意象的艺术功能。蝉作为一种原型意象,具有文化原型的原始审美功能,宋词中的蝉意象也体现了这种原型审美功能。蝉意象的审美功能还体现为悲情的审美功能。蝉鸣悲戚、闻蝉悲秋都体现出蝉是一种悲情的动物意象。造境功能主要是蝉意象在情与境的关系中体现出的情境交融的创造结合。象征功能体现为蝉意象是文人人格的外化,象征着文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或是用寒蝉的凄楚形象象征文人的不得志。第五章论述宋词蝉意象的地位与影响。宋代是蝉与词结合发展的高峰时期,与唐五代相比,宋代中蝉意象词数量增多、题材内容扩大,情感内涵也更加丰富。宋代不仅继承延续了之前蝉意象的发展,也对元明清蝉意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