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举起你的右手”(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琢磨那道题,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

时间:2024-12-27 01:32: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琢磨那道题,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

我从小是一个内向且自卑的孩子,所以我明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尊自信应该也是一种很至关重要的必备品质了吧。然而,它确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与父母、老师的帮助来培养。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举起你的右手》。大致的内容如下:

考上高中后我从乡下到城里寄宿读书,城里的学生很有钱,成绩也很好,因而我总是很自卑。老师提问时,城里学生都抢着回答,我却从不抬头,也几乎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物理基础很差,物理课上老师几乎每堂课都要提问,但很少叫坐在后排的我回答问题。

可有一次,老师问了一道我不会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想反正我举手老师也不提问我,受虚荣心的支配,我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偏偏叫我回答,我起立后哑口无言,当众出丑,同学们哄堂大笑。

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琢磨那道题,耳朵里始终回响着同学们的哄笑声,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物理老师进来了,他深入浅出地给我讲解了那道题,然后和蔼地说:“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农村出身不是你的过错,那反而是一种资本,你不要自卑。以后我提问时,遇到你懂的题你举起左手,不懂的题你举起右手,你懂的题甚至可以把手举得比别人高一点,我就知道该不该叫你回答了。”老师的话使我深受感动。

此后的物理课上我就按老师所说的做了。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对我说:“这段时间你举左手的次数为25次,举右手的次数为10次,再加把劲,争取把举右手的次数降到5次。”细心的老师竟统计了我举左右手的次数,我暗下决心不能再举右手。从此遇到难题我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它攻克。期末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欣慰他对我说:“你终于不举右手了。”

好了,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反正我深受触动和启发。

进人中学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成为个性发展的重要特征。其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特征是: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成人意识强,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信任自己。中学生正是在不断地探索尝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树立自信的。但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成熟,事实上,中学生自我意识不稳定,成功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高;失败时,又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在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往往以己之长度人之短,有时不够冷静,不能完全客观地进行评价。

懂得青少年的这一特点,为人师长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体贴,争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诚恳的态度,争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那么,自尊是如何形成的呢?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团体和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体会自身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客观的参照标准来了解自己,如通过血压、脉搏、体温等可观察指标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这种可供参照的客观标准,而只能通过与他人比较才能估价自己。例如,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身高、体重来估计自己的高矮、胖瘦。一个身高1.80米的人是高还是矮,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在某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只是个中等个;可是在另一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就是个巨人。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数大学新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可是上了大学后,他们却发现,他们原来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只不过是平常人而已。

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究竟会产生哪种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众人面前说自己认识某位知名人物,或说某位名人与自己是同学或朋友等,以此来提高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辐射效应,即比较目标的优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例如,一个长相中等的女性与一个她不认识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时会显得难堪,并降低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对比效应,即感觉到与比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只是效果正好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类,那么会产生辐射效应,即对方的不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对比效应,即感到比对方强,从而提高自尊。

究竟与什么样的人比较最好呢?心理学家认为,最理想的比较目标是与自己相近并略好于自己的人。

——王怀建教育笔记

2020年9月17日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交流。我会一直在百家号原地等你~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