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歌词背景图

时间:2024-09-22 04:06:3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2.不见长安

词 Finale

曲河图

演唱河图

村头古树下青草叶上露水未凝干

晨雾里渡船唱着歌谣撑过小河湾

我枕着手臂躺在屋顶想了一整晚

瓦下厅堂中谁又说起纸上的长安

桥面像结霜鞋底冰凉踏过青石板

擦肩的姑娘眉眼弯弯笑的多恬淡

我背着行囊坐上渡船扶舷回头看

村落轮廓里炊烟渐次升起又飘散

我忽然开始疯狂想念故事里的长安

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山水路漫漫

这一路走来千里万里看花开过几转

春夏秋冬风依次抚过我发端

我路过小镇夜凉如水天边月正弯

路过了江南看到书生睡在杨柳岸

我路过长街熙熙攘攘叫卖都宛转

路过了洛阳看到小姐画楼绣牡丹

我渐渐开始每晚梦到故事里的长安

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

抵达的时候阳光正好听风吹的暖软

可我为什么忽然失措在长安

这重重楼阁浩浩殿堂都不是我想象

我心中曾有画卷一幅画着他模样

长安城忽然开始下雨湿了繁华沧桑

慌张人潮里我遗忘了来时的方向

那年转身离去水声远了河岸

村落是否依然千万里外我惆然回看

3.第三十八年夏至

词:狐离

曲:河图

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

时光来复去

斜屏半倚拉长了光影

重彩朱漆斑驳了画意

一出纸醉金迷闹剧

一袭染尽红尘的衣

唱罢西厢谁盼得此生相许

灯下的影粉饰着回忆

老旧唱机轮回了思绪

一封泛黄褶皱的信

一支勾勒眉角的笔

花腔宛转着应和陈年的曲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

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

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迭的衣

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

静静合衣睡去不理朝夕

他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

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

他摇落了繁花空等谁记起

为梦送行的人仍未散去

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

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

4.命悬一线

作词:Finale

作曲/编曲/演唱:河图

广场上有多少人在表演

努力试验去投入热恋

有人反复说着誓言用力相信信念

离去时却仓促像一阵烟

世界从来没有所谓永远

一切愈美丽就愈会变

快门企图凝固时间不知举止肤浅

谁能够把幸福存进相片

一刻高山一刻深渊陌路同途并肩沦陷

从开始之后到结束之前

什么操控种种收拢成掌中的线

让所有表情都影射终点

有人曾沿着世界绕几圈

最完美飞机舷窗中的侧脸

在云端回忆过一生画面

到最后哭泣在坠毁的一瞬间

有人曾站在金字塔高点

最廉价数不清妒忌与羡艳

走过了这段万人簇拥路

逃不过墓碑下那孤独的长眠

广场上有多少人在表演

努力试验去证明永远

有人追过岁岁年年谨记约定时限

转身后却忘了如何思念

一刻海水一刻火焰陌路同途并肩沦陷

从开始之后到结束之前

什么操控种种收拢成掌中的线

让所有表情都影射终点

一句话从生涩说到熟练

台风雨造访了风球第几遍

总有人情愿去吞下谎言

看不到甘甜后要背负的锁链

一首歌从深情唱到敷衍

坏掉的卡带它倒不回从前

总有人相濡以沫二十年

却输给天真或妖冶的一张脸

高架桥依然喧嚣着蔓延

摩天楼分割天空视线

人群中匆匆陌生眉眼依然各怀心愿

在一无所知时彼此擦肩

5.白衣

词:Darsity

曲:河图

编曲:河图

唱:河图

谁曾在城门深雨中,寻觅过我

雕得古拙的山水,夜把明月照

我留下传唱的歌谣多少

奉旨而挥的笔墨,每为罗绮消(图大唱的是绮罗)

谁懂我的潦倒谁又知我的骄傲

谁曾在烟花巷陌里,等待过我

开了又败的花墙,只剩下斑驳

我曾与过谁在花下欢笑

青瓷如水的女子,宁静中微笑

岁月静凋时才知道已不复年少

风吹开枯叶抖落了空蝉

掉在了开满牡丹的庭院

台上唱歌还要挂着珠帘

怎么可能让我的笔惊艳

这白衣是平凡也习惯

新词一夜唱了八九遍;

换了断弦琵琶再复返;

对酒当歌长亭晚;

品其中味一成不变。

这白衣是羁绊是疲倦

杯空杯满谁将酒打翻

抛了乱卷换我醉中仙

就算看不清眼前

谁风雨不改红楼游,载不动悲愁

满座诗赋换热酒,此局棋怎走

尘香露花莹流连珠帘后

黄土尘尘何辽阔,难再听前奏(图大唱的是再难)

淡看秋雨凄凄功名佳人伴今宵

风吹开枯叶抖落了空蝉

掉在了开满牡丹的庭院

台上唱歌还要挂着珠帘

怎么可能让我的笔惊艳

这白衣是平凡也习惯

新词一夜唱了八九遍

换了断弦琵琶再复返

对酒当歌长亭晚

品其中味一成不变

这白衣是永远也瞬间

今夜的灯油已经烧干;

故事我还没写完一半;

过去谁帮我杜撰;

一步踏尽一树白

一桥轻雨一伞开

一梦黄粱一壶酒

一身白衣一生裁

这白衣是平凡也习惯

新词一夜唱了八九遍

换了断弦琵琶再复返

对酒当歌长亭晚

品其中味一成不变

这白衣是永远也瞬间

今夜的灯油已经烧干;

故事我还没写完一半;

过去谁帮我杜撰。

6.伶仃谣

词:狐离

曲/唱:河图

杳杳飞花散落天涯

让那些白骨别忘了回家

清明灞上牧笛悠扬

催行人断肠又泪如雨下

浅浅池塘锦鲤成双

风缠绵着刮听一夜落花

生死茫茫雪衣如华

伶仃的白发梳弄着牵挂

谁在哭啊哭伤了城墙

谁在笑啊触目的苍凉

谁的眼啊嘲笑这浮华

谁安静地不用再说话

流云流走我指间的沙

风吹旧了黑白色遗画

你种的柳新长了枝桠

莺飞草长又是一年春夏

流萤四散殇歌安详

远行的灵魂已不再回望

杏花村庄炊烟初上

哪一程琴声弥散了天光

谁在哭啊哭暗了天狼

谁在笑啊透骨的丹砂

谁的青衫被暮色埋葬

谁的梦还有蝶翅轻展

暖黄烛光谁剪了一晚

门前石阶泪多了几行

谁推开了那雕花的窗

怕你漏看引路的沉香

槐火纷乱寒烟微凉

你在彼方莫失莫忘

桥边的童谣会不会唱

唱你留下的那些过往

雨落隔岸河过忘川

沉默的船家你渡谁过江

曲水弯弯陌上谁家

点灯的姑娘他回来了吗

7.安徒生的事

词:EDIQ

曲:河图

唱:河图 HITA

商人们在码头边谈论

今天一袋红宝石成交价格

我从鹅卵石阶梯走下

想童话也能点缀平静生活

小鞋匠在酒馆外张望什么

朗姆酒该是被谁偷喝了

我习惯清嗓后开始在剧院唱歌

只是连歌声都只沦为配角

我安静离开那种生活

拿起羽毛笔又想写点什么

精灵路过我房间角落

说罗斯基里达夜晚归航了

我检票经历风暴和岛屿

大海的人鱼在陪伴着我

打火匣在暗涌中被老船长点燃

照亮了灵魂深处的漩涡

我想我需要在这场童话中找哪只天鹅

读不懂的人都在蹉跎过着忙碌的生活

听哪些提线木偶在字里行间交谈着什么

它们怎懂得那些人心的悱恻

她寂寞守候一个城堡

骑不骑士的传说不想知道

于是我在游记中记载

记载十九世纪留下的记号

我愿意买下她手中的火柴

等晚年时候悄悄的划亮

光芒中锡兵答应陪我沿途寻找

寻找孩子丢失街边的微笑

听哪些提线木偶在字里行间交谈着什么

它们怎懂得那些人心的悱恻

我想我需要在这场童话中客串个角色

看不出的人都在灯塔下面竭斯底里的

笔下的这本新书明天会流浪到哪家出版社

合眼丹麦的冬天就快要过去了

掌声后我想我们也各有所得

-The End-

风起天阑歌词

背景

……崇宁七年七月,白炎军攻城,是为乱始。守将谢婉率众苦战,不得援。七月廿六,城破,婉力竭被擒,不肯降,为炎军枭首。八年春,炎夺王城天岁,鸩敬帝,清朝堂,废宫室。二月即位,定国号周,改元永初。永初十年冬,周帝崩,朝野翻覆,诸王皆谋自立。时有乱军夜袭,见婉披发执枪于城上,肝胆俱裂,乃退。十一年,新帝彻平乱登基,改元太业。太业后,城中始有谣歌传唱。歌曰:安危何所系,天阑谢将军。太业三年,城东设谢婉衣冠祠,祭拜者众,香火终年不绝。——《天阑城志·谢婉传》

歌词

作词/文案:Finale

作曲/编曲/演唱:河图

女声:流月

火光凄厉地照亮夜城破时天边正残月

那一眼你笑如昙花转眼凋谢

血色的风把旗撕裂城头的灯终于熄灭

看不到你头颅高悬眼神轻蔑

焚成灰的蝴蝶断了根的枝叶

挣脱眼眶前冻结的悲切

鲜血流过长街耳畔杀伐不歇

守护的城阙大雨中呜咽

多年后史书页还把这夜撰写

青石长阶染尽生离死别

耳闻的像终结眼见的都毁灭

温柔的最决绝坠落的曾摇曳

恍然间已诀别正褪色的长夜

破晓之前洗去所有罪孽

有人喊你的名字直到声嘶力竭

若魂魄能知觉黄泉下不忘却

不记得阴晴或圆缺我看过花开和花谢

渐渐地回忆起喜悦与恨有别

王城的姓氏都改写我还在这里守着夜

等什么从灰烬里面破茧成蝶

是命运在轮回熟悉得像幻觉

火烧破天空星辰都倾泻

马蹄踏碎落叶四方边角不绝

血滚落尘土像那瞬艳烈

太遥远的岁月看不清的眉睫

回忆尽头风声依旧凛冽

埋下的骨和血早沉没在黑夜

逝去的已冰冷飘零的未了结

记得城中日月蝉鸣后又初雪

屋檐细雨停在初见季节

用最平淡话语藏住旧日誓约

春风绿过柳叶你曾笑得无邪

太遥远的岁月看不清的眉睫

回忆尽头风声依旧凛冽

埋下的骨和血早沉没在黑夜

逝去的已冰冷飘零的未了结

记得城中日月蝉鸣后又初雪

屋檐细雨停在初见季节

用最平淡话语藏住旧日誓约

春风绿过柳叶你曾笑得无邪

逆风穿越荒野来不及去告别

破晓之前忘记所有胆怯

从此用我双眼替你看这世界

云万里山千叠天尽头城不夜

依稀是旧时节城门上下弦月

白色身影夜色如水清冽

借我一刻光阴把你看得真切

身后花开成雪月光里不凋谢

追问“为龙”的歌词,找找看有不.

回答[ar:河图]

[al:『为龙』]

-『为龙』-

作词:浣姬

演唱:河图

手心上亘古的月光

那道伤一笑而过的苍凉

翘首觐向你伫立一方

是你生而为龙的狷狂

谨记你的姓名是炎黄

烽燧上战地的残阳

断刃旁岁月悄然的流淌

十二章纹你遥祭四望

血脉奔腾的黄河长江

是你与生俱来的张扬

风雨打尽红墙和绿瓦

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

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

世代传承的表达

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

千载过后洗净了铅华

一直坚守的土壤在你脚下

至死不渝的回答

烽燧上战地的残阳

断刃旁岁月悄然的流淌

十二章纹你遥祭四望

血脉奔腾的黄河长江

是你与生俱来的张扬

风雨打尽红墙和绿瓦

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

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

世代传承的表达

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

千载过后洗净了铅华

一直坚守的土壤在你脚下

至死不渝的回答

风雨打尽红墙和绿瓦

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

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

世代传承的表达

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

千载过后洗净了铅华

一直坚守的土壤在你脚下

至死不渝的回答

藏心上亘古的月光

怀中殇不再回眸的苍凉

翘首觐向你伫立此方

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

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end----

声声慢简介

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用“仙吕调”。

[编辑本段]声声慢全诗李清照(选自<漱玉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特色,可以称做“切实真挚,痴情感人”。我国有不少文学流派非常重视创作和鉴赏中的情感因素,竟陵派创始人之一的谭元春还说过“不痴不可为情”(《唐诗归》卷一引语》)的话,这首词就是处处表现作者的痴情。你看,想当初,作者看到天上的“雁字”(李清照《一剪梅》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勾起她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到了中年,家门罹难,屏居乡里时,又产生了“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念奴娇》词)的惆怅之情;如今看到过雁这一“旧时相识”时,便愈加伤情。在一群人人常见的飞禽身上,既寄托着纯真的夫妻之爱,又有着深沉的家国之思,凡此种种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深情。这种深情还表现在作者对“黄花”形象的不同刻画上。早年她以“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词)的“黄花”象征自己的美好年华,而今“满地黄花堆积”,标志着自身的衰老和理想的破灭。此处正是从反面翻足其意,即用晓风暮雨对“黄花”的无情摧残,反衬“黄花”的痴情。不是吗?都已经凋谢“满地”、“憔悴”不堪了,还在忖度“有谁堪摘”?可以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下三句,是十足的痴情的流露。惟其痴情,才格外动人。

在拙稿《关于易安札记二则》中,曾谈到李清照擅于将与自己身世有某种契合的他人诗词摄入己作。她尤其熟悉唐代韩偓的诗,其词曾反复取意于韩诗(《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辑)。这首《声声慢》与韩诗亦有一定瓜葛。韩诗中有“凄凄侧侧又微嚬,欲话羁愁忆故人。薄酒旋醒寒彻寒,好花虚谢雨藏春”④等句,这四句与《声声慢》除了在时令上有春秋之别外,其他如凄恻的寒气、嚬蹙的眉头,对“故人”的怀念,以及难以御寒的“薄酒”和败谢的“好花”等,均为《声声慢》一词所�括。还有“乍暖还寒”句,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等句,亦有某种渊源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李词中虽然借取了韩诗和张词的某些意象乃至成句,但前者向着通俗化、白描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正同她的“三杯两盏淡酒”,为辛弃疾化用为“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辛弃疾《水调歌头》词)时的情形相仿佛,是文学自身的有益的承桃和嬗递。

在评论这首词使用叠字的特点时,有一种意见说用叠字是为了演唱,而且由于它的严于声律,这首词特别适合歌唱。这种意见恐难成立。词史中许多事例表明,词只是在其产生的初期完全被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那时是唱给人听的,基调多是娱悦欢快的。但是到了南宋,李清照在写这首词时,已谈不上什么“娱宾”了,即使可以叫做“遣兴”的话,那么这个“兴”是令人极度伤感的。这样的内容,以寻欢作乐为目的的统治者是不要听的,宋人有这样的记载:

庚申(理宗赵昀景定元年)八月,太子请两殿幸本宫清霁亭赏芙蓉、木樨,韶部头陈盼儿捧牙板,歌“寻寻觅觅”一句,上曰:“愁闷之辞,非所宜听。”顾太子曰:“可令陈藏一撰一即景,撰《快活声声慢》。”先臣再拜承命,二进酒而成,五进酒数十人已群讴矣。(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二)

这个例子还说明词的情感和声调取决于题材内容,而内容又必须由相应的形式表达,《声声慢》对于双声叠韵的成功运用,是词史上的一种创举,受到历代词评家的称道,如:“连下叠字无迹,能手。”(《词菁》卷二)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尚未涉及到问题的实质。此词开头连下十四叠字的妙处,首先是以凝炼的文字,熔铸了特定的生活内容,即如周济所说:“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宋四家词选序论》)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明诚死后,她走投无路,即所谓“葬毕,余无所之。”这不正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叠字产生的生活依据吗?其工力不只体现在文字音韵方面。陈廷焯认为过分强调文笔之奇,是论词的左道(《白雨斋词话》卷一)。这十四个字亦不仅发自声口、出自笔墨,主要的是作者长期孤独生活的产物。李清照虽然在其早年写的《词论》中,主张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那时的目的是为了使歌词合之管弦,付之歌喉。既然这首《声声慢》“非所宜听”,因而在其具体写作上,并不一定处处着眼于字的声腔,比如词中最受称道的“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就是这样。这个字古人称其“绝妙”(《词菁》卷二)又说“‘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词笔,殆间气也。”(《白雨斋词话》卷七引张正夫语)等等。其实这个字之所以十分难得,还是因为作者写出了切身的生活感受。据载,李清照结缡不久,就常常与丈夫分离,丧夫后更是茕独栖惶,几十年来,她不知孤零零地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所以对“黑”字有独特的感受。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生所受的煎熬。同时,“黑”字还很自然地领出了下面的“愁”字。“怎一个愁字了得”,不仅照应了全篇,也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鉴于此词的用字之妙论者多有褒奖,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于本词后所附《参考资料》。

----------------------------------------------------------------

①其中,晁补之、朱敦儒等人的四首,作《胜胜慢》,系《声声慢》之又名。

②词中只写“雁过”,未状其声。但“雁过留声”是生活常识,词中不必明写,读者自有会心。

③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艺蘅馆词选》二卷,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和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关于此词之见解,与梁任公基本相同。

④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客》,《全唐诗》卷六百八十。

[编辑本段]词牌格式

平韵体: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韵)。

如:《声声慢秋声》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仄韵体: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韵)。

如:《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编辑本段]译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心扉,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却见一行行秋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

[编辑本段]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②。

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⑤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⑥,如今有谁堪⑦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⑧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⑨,怎一个愁字了得⑩?

①、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休养,调理。

⑤、对付,抵挡。

⑥、极。表示程度极高。

⑦、可。

⑧、怎么,怎样。

⑨、情形,光景。

⑩、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作者的词作风格:前期,相思闺怨,对爱的渴求,对自然的喜爱(<<如梦令>>)后期:(南渡后)怀念故土(忧国忧民).孤独,凄凉(<<声声慢>>)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编辑本段]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大学语文教学辅导(分析及赏析)

《声声慢》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一首脍炙人口、极具艺术特色的的作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在中国古代三千年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诗人。作为女性,她更可称得上是古往今来才情最为卓著、个性最为鲜明的杰出女性的典型代表。

我们知道,词一般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而婉约,历来被认为是词的正宗。李清照继承了传统的婉约词风,却又独树一帜。在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她用女性特有的审美眼光表现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的婉约词,清新婉丽,完全有别于一些男性词人矫揉造作的假托闺情之作。

李清照的词作中,写欢喜快乐的寥寥无几,而写人生悲苦的篇目较多,也最为感人,这是与她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时代遭际分不开的。李清照出身于一个颇有文化教养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浓厚的文学艺术空气的熏陶,诗文书画样样了得。她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博学好古,喜爱收藏金石书画。李清照精于诗词,亦钟情文物典籍。婚后夫妻二人情投意合,且志趣高雅,不仅在诗词创作上互相唱和,而且共同研究整理金石书画。所以李清照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翰墨书香之中,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写诗填词、属文著书,与丈夫切磋才艺,茶余饭后弹琴下棋、写字作画、吟风弄月。这时期李清照的词多写闺情相思,充满怡然自得的乐趣,风格是清新婉丽。

然而,靖康之变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也改变了她的命运。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政权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入据中原,从此半壁江山陷于敌手,宋朝统治者束手无策,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相继避难南渡。这其间,他们夫妇心血凝成的图书文物一部分在南下中途被盗,一部分被乱兵一把火烧毁殆尽。他们花费半生精力呕心沥血积攒的金石字画转瞬间荡然无存,而更为不幸的是,南渡第三年,丈夫就在南京逝世,这年李清照46岁。这样一来,她连续遭受国破家亡夫死的重大打击,身心倍受多重摧残。从此以后,晚年的李清照孤身一人,独处异乡,尝尽了背井离乡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悲。

人生中遭受的一系列巨大打击使李清照也一改前期的词风,在后期的词中倾诉的是切肤的家国之痛,浓厚的思乡之情,词风转为沉哀凄苦。而《声声慢》则是这种深愁惨痛的最真实写照。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