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歌词音箱

时间:2024-09-20 14:21: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不用发烧,初烧足矣。几十年前,手中几无闲钱,只能听发烧。到音响店听,常去一家听,店主不待见,你不买音响三番五次地来问价?不过那时卖音响的如同现今送外卖的一样普遍。一家家听,一家家比较竟然听出个子曰来,谈吐中也有发烧味了。可家中没有类似发烧的器材,虽然买了不少CD碟(大多为D版),只能在国产星河组合中听听。声音自是差了若干,什么细节、声场、定位等等都听不出来。现在生活好了,口袋也有闲钱了。器材升级至初烧。也用不着到音响店试听了(试听也找不着地,我们市卖音响的全军覆没)。独自在家打开音响听一曲肖邦的夜曲或一曲四小天鹅,音符似水跳跃般流淌,人生之乐莫过如此。这是星河之类不可能带来的。按发烧的标准,十万元的器材算个初烧吧。当你走进音乐世界,一套价值不菲的器材绝对物有所值。

在外打工条件有限,加上经济也不自由,但对音乐的挚爱还是不断,特别是孤身在外,忙碌一天回到住处,身心疲惫,孤苦伶仃,只有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才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因地制宜,简陋达配一小套组合听听,虽然简陋,数播+古董器材,音源方便又能减少数码味,质朴无修饰的音色很满意,特别是听怀旧老歌,很有年代感;我不发烧,只是喜欢听音乐,没财力在器材上折腾。

老家里还是有一套入门级器材[害羞]

发烧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认为发烧标准都不同。如果单纯以价钱衡量,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一套双声道音响至少也要五万以上才算发烧,五万内的只能算是家用电器而已。

为什么是五万??因为我买不起,如果买得起了那发烧的价格还要高。

真要追求发烧永无止境,再贵的器材买到手用过后都变得不再发烧了。

多少钱算发烧?我觉得能买得起的价钱再加一倍,就是永远买不起不能拥有的那个就是发烧[呲牙][呲牙]

我现在用这个自己做个小音响,用蓝牙听细节损失大半的mp3还都是流行歌,烧不烧的没所谓了,图个乐呵足够了[捂脸][捂脸][捂脸]

我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吧(纯属个人观点,说的不对之处请多包含……)

1、何谓发烧音响?这个词早期是以一种“玩”音响的心态,对音响和音乐有着近似痴迷的心态,其实在日常生活的任何领域都有类似“发烧”的群体,比如玩车,钓鱼、棋牌……等等方面,都有一群人喜欢到痴迷的状态,但是话又说回来,“发烧”也是分“低烧”、“中烧”、“高烧”等不同阶层的,适合自己,能愉悦自己就是“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音响系统的烦繁简性,设备的价格,对听音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因素,甚至对音源的属性,音乐素材的载体,不同音乐风格类型,音响系统的适配性,听音者的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时间和环境,都存在对人体感官的不确定性。

3、“拥有”二字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跟金钱没有直接关系,俗话说,面由心生,在合适时间和空间里,心情愉悦的时候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打动你的也许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或许是一段歌词,或许是一刻短暂时光的孤寂和安宁……

4、所谓的音响系统,按属性来定义的话,我认为有器材型(功能性的电器设备),摆件型(收集一些过往绝版的经典设备,收藏价值大于听音价值类的)、发烧型(摆弄设备的过程中,既愉悦了自己生理声学需求,又慰藉了自己心理声学的享受……)

这也许是题主所追求的目标吧……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一个玩字!但若极端讲究,那玩亦可分为三五九等。玩精玩好也是一样终极的追求,在这一点上要向王世襄先生致敬学习……

发烧音响主要受众是发烧友,包括音响发烧友和音乐发烧友。音响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是自己搭配、摩机甚至自制的,通常具有充裕的、充满个性的性能指标,可以带给音响发烧友极致的听音体验。音乐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都是经典套装机,能够匹配录音风格和效果,通过近乎完美的重放录音效果来揭示音乐内涵,带给音乐发烧友如梦如幻的音乐体验。

穷苦学生一个,但喜欢听音乐。

在某宝大量的筛选之后最终选择了一个两百元的400w小功放,又花150买了两对拆机音响。

花了三百多块,硬是在宿舍整了个5.0声道的音响系统。

现在每天回宿舍第一时间就是打开自己的音响,陶醉在5.0带来的音乐世界,感觉妙极。

发烧级音响也不贵。最重要的是各种设备的完美配合,先选出出色的音乐播放软件,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失真的音源和噪音被放大;第二步,用音质出众的HIFI手机,必须是内放音质了得,须用好耳机选出来。第三步,选个耳机放大器,它应该是和你的音乐手机几乎一样的声音。我的二百多快钱,东莞产的。第四步,选只自然声音的功率放大器。我选择了雅oo,花了五千快钱。第五步,扬声器选择了BXXX,三千五左右,通过不停试听,它只有一个型号,我喜欢的,有个型号太贵买不起。音乐播放软件需要调音,这一步绝对关键,注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阻抗选择,音箱的正负正确,这些基本搞错了,音质出来的效果天与地的差别。总共花了不到二万人民币,和朋友的一百万的差不多了,个人觉得比他的更耐听,听上一整天也不累。

音响就像金字塔,早期可以花一点儿钱就能听到大不同,越到后期越来越贵,但是差别却越来越小。所以,玩音响最好在中间段位,而且现在音源如此廉价的情况下,把预算用在具有数位流串播功能的放大器和一对大尺寸音箱,比如纪念版的JBL世纪100,加上挪威的音响哲学590放大器,加起来不到8万人民币。

这个问题,让我定定的坐在这里想了很久,很用力的那种想。

好像很难很清晰地归纳和描述。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

我挺喜欢听歌的,主要是流行乐。《一剪梅》《我的中国心》《沈阳啊沈阳》《铁窗泪》《在水一方》......还有叫张帝的一位即兴发挥的歌手,等等等等,都是从老爸的一台三洋单卡录音机里放出来的,那阵子很讨厌这些歌,天天天在屋子里放,很是腻歪,远没有《西游记》《变形金刚》《忍者神龟》这些主题曲有吸引力。唯一有兴趣的是用中华铅笔给老爸倒带,主要是显摆自己甩的快,比录音机倒带还快,当然只是意淫和不服气的一种想法。

虽然不稀罕那些歌,但是听歌这个行为深入我心,当时思考的最多的是:为什么《变形金刚》没有录音带。其实随着时间推移,证明了只是自己年少无知而已,后来的录像带机,以及再再后来明白了“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其实也就是最近几年,本来不想写这句的,总觉得自己还能嫩一阵子),都印证了“年少无知”。

而自己听歌的风格取向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成型的,这么说有点拿腔作调,其实就是开始听流行歌了,有喜欢的一些歌手而已,而那时刚开始发育,对那种卿卿我我的歌最来劲。回想那时模仿“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对你爱爱爱不完”的样子,就一身鸡皮疙瘩。而那时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观众点播》,当某个人为妈妈过生日点了一首《情网》时,心里在想她妈妈过生日真好,我还能借她妈的光听听张学友的歌。当然有大胆一点的人会点一首《吻别》送给老师,而周海媚的出现是听歌的额外福利了。初中时对时任副班长相当崇拜,因为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唱出刚推出的新歌,最牛逼的是此人表现欲极强,从不怯场,站在窗口怒吼“我滴爱赤裸裸”,响彻教学楼和居民楼围绕着的操场。他演唱《凡人歌》的方式也是多年后(几年前)我才参透,一个初中生是如何获得饱经沧桑的感觉对我来说仍然是个谜题,而只能佩服当年的他。

而到了高中,已经谙熟流行歌曲界了,甚至已经具备国际视野,渐渐以自己喜欢的歌手要有分量和特色而显示自己有品位,磁带也从盗版合集变为了正版专辑(很后悔大学毕业后因为磁带被淘汰而扔掉了那么多正版磁带,如果它们还在,现在一定会买一台那时买不起的卡座)。但是,听歌还是用的老爸那台单卡录音机,也搞不清楚时髦的老爸,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怎么听歌了,难道是应为我霸占了他的录音机?而当时商场里各种品牌的组合音响,让我垂涎欲滴,也知道了什么叫“音质”。

高考完后,赶上小舅的小饭店装修,他把店里的一套设备搬到我家,除了电视,还有一台三碟连放的VCD,一台AV功放,一对AV音箱,都是大牌的,那个暑假,疯狂租碟看电影,同时对功放加音箱的播放形式有了认识,以至于那时还很流行的组合音响已经被我嫌弃(虽然买不起)。

异形抽抽嘴发出的声音,充满整个房间,吓死我了,确切说是吓个半死,因为没死,对那个声音表现力很是难忘。功放的加持作用,在我的感觉就像佛祖给珠子开了光。

而宁缺勿滥的性格,导致我拥有自己的音响系统的时间,推迟了很久。

那套东西摆好后,我的脑子里就像上面的流水账一样,稀里哗啦翻滚了很久。

这堆东西发出的声音,确实是有说服力的,至少不是我的听歌行为中的瓶颈。现在更多精力是在遇歌和保存歌上,也在怎样再赚点钱上,毕竟心里还有更想要的另外一套系统。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吧,人生旅途,歌声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和往事,其间有幸福,也有辛酸。比如说,多年以前,恋爱的季节里,经常听的一首歌,现在听来,依然会勾起我们当年淡淡的酸楚,还有那一份浓浓的甜蜜。

也许,这就是经典旋律的魅力吧,更多的不是为今天喝彩,而是为了让流逝的岁月沉淀在我们的记忆里……

可是,当下却让我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艺术当然需要探索,也应该创新,但必须是在尊重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探索创新,因为创新的根基就是传统文化。可如今,“下三滥”的歌曲披着艺术的外衣,被众多脖子里戴着大金链子的暴发户们津津乐道,电视的银屏里、广场的喇叭里、店铺的音箱里、车载的电台里、手机的铃声里……到处都有“下三滥”茁壮成长的土壤,还有众多前呼后拥的粉丝,这种泛滥成灾绝对不是好事情。它的不好,不仅仅是践踏了艺术那么简单;它的不好,是病入骨髓,也许是即将落幕,也许是最后的疯狂!

今天与大家分享几首那些沉淀在生命里的经典歌曲。

一,《葬花吟》(1987年)

排在首位的非《葬花吟》莫属。伟大的作品和灵感均来自天赐,《葬花吟》实在是一首天上才有的歌,一不小心掉到了凡间!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1987年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作曲:王立平;演唱:陈力。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歌曲深入骨髓,三十年以来,感动了亿万观众,但却少有人知道歌曲的原唱者是谁,陈力的名字也是鲜有人知。而正是陈力演唱了《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秋窗风雨夕》等全部女声歌曲,一人包揽演唱一部电视剧的全部歌曲,几十年以来实属罕见。

人生如梦。在演唱《红楼梦》歌曲之前,陈力是长春一汽的一名化验员,演唱成名后不久,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目前生活在加拿大。

二、《上海滩》(1980年)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1980年香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同名主题曲,作曲:顾嘉辉,作词:黄沾,叶丽仪演唱。

作曲家顾嘉辉,1933年出生于广州,1948年随父母举家迁至香港并定居,今年已是83岁高龄,目前定居加拿大。顾嘉辉先生是世界华语乐坛最有艺术成就的作曲家,83版《射雕英雄传》那些久违的旋律均来自于他的灵感。作词家黄沾,1941年出生于广州,后迁居香港。2004年在香港去世,享年63岁。83版《射雕英雄传》的全部歌词均出自他的笔下。歌手叶丽仪,1948年出生于香港,20世纪80年代凭一曲《上海滩》红透半边天。其一生演绎歌曲众多,但《上海滩》的深入人心却无歌能敌。

三、《铁血丹心》(1983年)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

1983年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曲,作曲:顾嘉辉;作词:黄沾;演唱:罗文、甄妮。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个画面沉淀在亿万观众的心田。至今,依然让我们心潮澎湃。

《射雕》全部的作曲属于顾嘉辉,全部的作词属于黄沾,全部的演唱属于罗文和甄妮,他俩的演绎如一座山般厚重,至今无人匹敌。歌手罗文1945年出生于中国广西,后随父母迁香港生活,2002年因患肝癌在香港病逝,享年57岁。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1982年)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莫说水中多变幻……

1982年香港电视连续剧《万水千山总是情》同名主题曲,作曲:顾嘉辉,作词:邓伟雄,汪明荃演唱。歌手汪明荃,1947年出生于上海,后移民香港。

五、《橄榄树》(1973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1973年创作完成,作曲:李泰祥,作词:三毛,演唱:朱逢博。

作家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91年去世,年仅48岁。每当听到《橄榄树》就会想起三毛,就想去流浪……

六、《牧羊曲》(1982年)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1982年电影《少林寺》插曲,词曲:王立平,演唱:郑绪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之事的确难料,1982年郑绪岚演唱这首歌时24岁,拿到《牧羊曲》的时候,用她的话说,感觉很一般。然而这“很一般”的歌,竟然成为了她生命艺术的代表作,深受亿万听众的喜爱。

七、《重整河山待后生》(1985年)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1985年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作曲:雷振邦、雷蕾;作词:林汝为;演唱:骆玉苼。

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1985年在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时已是71岁高龄,《四世同堂》一经播出,骆玉笙的名字响彻华夏大地。《重整河山待后生》被评选为“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被永远载入史册。

骆玉笙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也知道确切的出生地点,她六个月时送给江湖艺人做养女,17岁正式演唱京韵大鼓,2002年5月5日,这位艺术大师在天津辞世,享年89岁。

八、《思念》(1988年)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

1988年央视春晚歌曲,作曲:谷建芬;作词:乔宇;演唱:毛阿敏。

谷建芬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她的作品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她创作的歌曲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成为我们记忆里的歌。主要代表作有:《年前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歌声与微笑》等。

九、《在水一方》(1975年)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

作词:琼瑶,作曲:林家庆。1975年,琼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而写的一首同名主题曲,原唱江蕾。

1980年,邓丽君翻唱了这首歌并将其收录于同名专辑《在水一方》中,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

故人已去。邓丽君的歌必须得有一首。邓丽君是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每一首歌曲都堪称经典之作,《在水一方》只是众多群星中的一颗。邓丽君1953年出生于台湾,祖籍河北省,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年仅42岁。

十,《人在旅途》(1985年)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

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1985年新加坡电视连续剧《人在旅途》主题歌,作曲:何国杰;作词:梁立人;演唱:翁素英。

仅仅从歌词的创作水准来讲,《人在旅途》实在是上乘之作,一首经典好词。简单、通俗、质朴、热烈、勇敢、温暖……“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仅这一句就很拽、很牛逼,啥叫传播正能量,《人在旅途》就是传播正能量的典范,其对于生命向上的态度直逼人心。

-END-

愿,

没有蛀牙~~(づ。◕‿‿◕。)づ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