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丧礼歌词

时间:2024-11-15 10:31: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甲是天是地是开天辟地,歌郎到此大吉又大利

孝家桌子四角方,张郎截取鲁班装。

四边镶嵌云燕子,中间燃起一炉香。

玉帝差我弟子早进歌场,挎鼓二人打鼓又唱丧。

乙一根竹竿圆溜溜,孝家请我开歌头。

歌头不是容易起,未曾开口汗先流。

开天天有八卦,开地地有五方。

开人人有三魂七魄,开神神有一路的豪光。

甲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打扫堂前地,焚起三炷香。

十字路上先请各路神将。

我一请上天的赵天师,二请杨戬杨二郎。

三请玉皇大帝,四请四大天王。

五请五方同道,六请孝家的家堂。

七请七天姊妹,八请八大金刚。

九请九天玄女,十请十殿阎王。

孝家无神不请,只为家严(慈)的身亡。

这开头部分是为了和各位神鬼梳理关系,请完各路神仙,又要开五方,然后才来到孝家大门上,唱词一变,又是一番景象。

例2

甲我来到孝家一重门,一重门上不见人,只见两个黑汉把守一门。

孝子出来忙答应,叫声歌师莫错认。那不是黑汉那是门神。

门神门神站在两边闪在两旁,让我歌郎早进歌场。

挎鼓二人打鼓又哭丧。

乙来到孝家二重门,二重门上不见人,只见一对金鸡把守二门。

孝家出来忙答应,叫声歌师莫错认,那不是金鸡那是凤凰。

凤凰凤凰站在两边闪在两旁,让我歌郎早进歌场。

挎鼓二人打鼓又哭丧

.......

一共要进十重门,再下来就是歌师的自我介绍。

例3

甲哪里来的歌师,哪里来的歌郎。

遇到好多河,翻了好多山。

碰到什么人看见什么仙。

肩挑什么手提那幢。

脚穿什么进歌场。

乙扬州来的歌师,柳州来的歌郎。

过了三十三条河,翻了九十九座山。

碰到孔夫子看见李诗仙。

肩挑一双是阳雀,手提画眉一幢。

脚穿边耳子草嚡一双跳进歌场。

最后一句歌师鱼贯而入跳进歌场,孝子紧随其后开始转丧。至此开歌头告一段落。

进本章是整个孝歌的主题,也是孝歌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内容以《二十四孝》为主,主要是劝人行孝,歌词通过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告诫孝与不孝所产生的因果报应,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要以歌师根据亡者的性别和同行对歌词的熟悉程度而定,亡男一般唱“董永葬父”,亡女一般唱“孟仲哭竹”。也可以进朝廷,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可以唱“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等。歌师先唱啥后唱啥,事先没有安排,进场以后开始商量。通过对唱当中的交接和转换寻找突破口。

例4

甲来到灵前唱亡魂,唱歌都是同路人。

前朝故事数不尽,不知先唱那段文。

乙歌师前面把路引,我在后面慢慢行。

先唱一段贤广文,你看建议成不成。

.......

唱歌中最起劲的莫过于有不认识的歌师,相互盘根问底,卖弄学问,那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极致。

例5

甲来到歌场好热闹,兄台唱的实在好。

敢问歌师名和姓,小弟也好来请教。

乙天里天来天外天,我是天外一神仙。

肩背一副铁搭链,专锁小鬼和判官。

一头派的天和地,一头派的地连天。

游了三山游四海,哪个小鬼再乱弹。

甲天里天来天外天,我才是上天真神仙。

惩恶扬善我最先,曾经修炼五千年。

老君借我金刚钻,专钻你的铁搭链。

神仙本是人修炼,少在面前显手段。

甲坏了坏了真坏了,阴沟里面船翻了。

长江里面水干了,看来今晚球探了。

乙豹子还怕狗发威,猫儿还怕死老鼠。

老鹰还怕乌鸦嘴,阎王还怕涩牙巴鬼。

......

如此这般下去,矛盾越来越激化,这时就需要有人来劝和,不然的话孝歌就无法继续。

例6

丙来在歌场接住锣,我劝歌师唱好歌。

二位也好消消气,莫在歌场伤了和。

丁二位歌师文采强,个个都是诸葛亮。

汉高祖来楚霸王,你们都比古人强。

戊歌师既然歌场来,想必也是来致哀。

桌上摆的是灵牌,金童玉女泪沾怀。

山珍海味桌上敬,未见亡者把口开。

人生在世一口气,自古和气能生财。

经过众人的一番劝说,歌师重归于好,于是又言归正传,本章唱久了中途需要休息,也许是为了回忆歌词,于是从本章退出来,又开始自编自唱,称其为扯闲谈。不过也很有意思。

例7

说日白来就日白,五黄六月下大雪。

十冬腊月割燕麦,筷子杀猪筛接血。

......

也有表现巴山人那种厚道,帮忙那种实在的歌词。

例8

闲暇无事去撒网,闻听孝家丧鼓响。

丢了鱼儿甩了网,急急忙忙进歌场。

寥寥数语,把巴山人唱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孝歌唱到夜场的晚上三更天,要唱“奠酒歌”。亡女就唱十月怀胎,亡男就唱“十杯酒”接古人。

例9

一杯酒儿敬亡魂,接来四个老古人。

彭祖活了寿八百,果老二万七千春。

洞宾老祖三千二,令婆牙掉又重生,

四个古人灵前坐,陪着亡者到天明。

二杯酒儿敬亡魂,又接四个小古人。

甘罗十二为丞相刘秀十二座洛阳。

周瑜九岁统雄兵。安安七岁孝母亲。

三杯酒儿敬亡魂,再接四个哭古人。

梦娘一场哭进京,孟姜女儿哭长城。

晴雪啼哭来吊孝,董永契哭葬父亲。

四杯酒儿敬亡魂,还接四个笑古人。

呵呵大仙笑上天,佛爷一笑望西天。

杨广击掌微微笑,十八罗汉笑观音。

......

四十古人全到齐,接到灵前配亡魂。

亡者撒手归西去,孝子奠酒泪淋淋。

例10<十月怀胎>

正月怀胎正月正,早插杨柳早发青。

胎儿好比浮萍草,落在娘肚未扎根。

二月怀胎是新春,头痛眼花脚抽筋。

又想酸辣又想荤,吃进嘴里又恶心。

三月怀胎三月三,娘背背笼上茶山。

任何事情不想干,瞌睡掉在眼面前。

四月怀胎四月忙,黄皮骨廋眼落膛。

山珍海味都不香,一身发软懒洋洋。

五月怀胎在娘身,早晚不敢出房门,

呼吸出气口难吞,成天只想床上困。

六月怀胎三伏天,上坡下坎小心点。

堂前扫地身难转,弯腰驼背难上难。

七月怀胎在娘身,裁衣做裤忙不停。

冬天雪大又怕冷,夏天又怕惹湿疹。

八月怀胎是中秋,孩儿肚里挂金钩。

八折罗裙难遮丑,受尽煎熬盼出头。

九月怀胎九月半,儿在肚里乱动弹。

四处热闹去不成,唯恐孩儿路上产。

十月怀胎要临盆,儿在肚内打翻身。

儿奔生来娘奔死,千辛万苦儿降生。

下地一尺另五寸,空起双手见母亲。

穿戴二字无分文,纱线都没带一根。

为儿为女忙不停,不分酷热和寒冷。

睡半夜来起五更,只为后人尽责任。

娘睡湿处儿睡干,打湿左边放右边。

左右两边都打湿,起身抱儿胸面前。

.........

孝子奠酒结束后,歌师开始退朝。至此,进本章告一段落。

还阳歌是孝歌的收尾阶段,按规矩必须在岀柩前把阳还毕,一般鸡叫五更就开始还阳,歌师改腔唱还阳歌,其内容主要是把开歌头所提及的各路神仙一一送走,也叫安神定位,然后从孝家屋内由里到外依次还起,一直还到歌师的锣鼓上。还阳时孝子按照歌师唱指的方向下跪叩头所表达的都是一些对亡者的告慰,生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歌师对孝家的祝福。

例11

说还阳来就还阳,阴歌改作阳歌唱。

阴歌送亡归天界,阳歌保住唱歌郎。

例12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杨家将。

大郎战死在沙场,二郎替死八贤王。

三郎乱箭穿胸膛,四郎失节落番邦。

五郎怕死当和尚,六郎镇守边关堂。

........

例13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磨盘上。.

左推三转生贵子,右推三转状元郎。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板凳上,

孝家板凳好停丧,只许千年停一次,不许万年停两双。

说还阳来就还阳,把阳还到鸡圈上。

白天放出一百只,晚上收回五十双。

说还阳来就还阳,还了月亮还太阳。

还了月亮落西山,还了太阳出东方。

......

最后把歌词还到锣鼓上,孝子接住歌师的锣鼓,歌师念念有词“不打不唱,孝家发财兴旺”。至此,整个孝歌算是

中国民间传统丧葬礼仪活动中传唱的风俗歌曲。亦称“葬歌”、“夜歌”、“孝歌”、“挽歌”、“哀歌”、“丧鼓”等。中国各民族大都有丧葬歌唱或歌舞的习俗,据历史文献所述“挽歌者,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也。挽歌词有《薤露》、《蒿里》二章,……言人如薤上露,易稀灭。亦谓人死精魂归于蒿里”(晋干宝撰《搜神记》卷十六);“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可见丧歌源流可追溯到秦汉之前。丧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后的丧葬礼俗活动中演唱。凡亡者的长辈,均不参加。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领唱与帮腔等。因适应丧葬礼仪中“守灵”、“送葬”、“入葬”等仪式程序,又有坐唱、走唱和跳唱3种不同形式。丧歌的内容:①哭述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和对亡者的深切怀念;②歌颂死者艰苦创业精神,以教育后辈;③叙唱历史故事和世俗生活知识;④聚众歌舞群唱,以铭其和睦团结之志。丧歌的曲调大致可划分为下述几种类型:①哀哭歌调。此类歌调大都建立在悲泣哭述语调的基础之上,有的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调的音乐化。节奏自由,无一定结构模式,一句委婉的下行哭腔,大同小异地连续进行。如达斡尔族的“哭丧调”、云南楚雄彝族的“冒呃”、傣族的“喊海”,以及各地、各族称为“悲调”、“哭腔”、“哭亲人”的丧歌等。②山歌、小调和歌舞曲。如湖北的“丧鼓”唱腔,即多为山歌调,其中嘉鱼环城的一套,就包括“平腔”、“高腔”、“悲腔”等3种板式,属于山歌联唱体。湖南道县的丧歌“路腔”,湘阴的丧歌“散花”等,则完全是小调风格。此外,还有部分丧歌需伴随祭祀性舞蹈进行跳唱。如湘西土家族、苗族的“跳丧”、贵州彝族的“跳脚”、云南景颇族的“丧葬舞”、哈尼族的“莫搓搓”、纳西族的"窝热"以及羌族的“芝干寿”等。③吟诵歌调。多为祭师所唱。湖北大冶黄金湖的一套“孝祭歌”,湖南湘阴儒教的“丧礼歌”等,属于此类。另有一部分演唱历史故事的吟诵歌调,其音乐特点,已近似说唱风格。打丧鼓是神农架的百代民风。其起源悠久,以至于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源于庄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因死人太多,终于聪明地化悲哀为狂欢;有人说源于唐自莲和尚丧妣,击鼓以悼亡,还有一种平实可信的说法,谓打丧源自楚俗,因怕野兽糟蹋死者的尸骨,故而点起篝火,集众敲鼓动歌唱,彻底达旦。打丧鼓在神农架是追悼亡人的一种特殊仪式,打丧鼓在神农架又叫“打丧歌”、“孝歌”、“阴锣鼓”、“跳丧鼓”、“打代思(待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亲友邻里代替死者眷属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告亡人升天,为后代祈福,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浓厚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迷信色彩的丧俗。神农架的丧鼓歌,是与外地一脉相承的,属于“转丧鼓”。但是神农架的丧鼓歌的音调更加古朴苍凉,内容异常丰富。天堂地狱、山川河流、鸟兽花卉、神灵鬼魂,人生世事、古史英雄,囊括万物,无有而不涉。它不仅仅祈求神灵、超度亡魂、歌功颂德,而且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百科全书。如《开路歌》:“一开天地水府,二开日月星光,三开上天古佛,四开人间庙堂,五开五方五地,六开闪电娘娘,七开武当祖师,八开八大金刚,九开当方土地,十开本地城隍。”村民认为老年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人生在世犹如水上浮萍光景千年恰似空中闪电春花秋月不久人缘已尽结发难留自古有盛必有衰有生必有死哪有人生而不死无常已到世事尽抛劝亡者休想家乡劝儿女不必悲伤山中哪有千年树人间哪有百岁郎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年人死亡是天经地义的现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人死非但不悲,反视为一件喜事。视年老去世是驾赴瑶池,百年归山。在神农架山乡,凡遇亲朋丧事,必请歌者击鼓赛歌,亲朋纷纷来祭,整夜打丧鼓“伴灵”、“闹丧”。这与其说是对死者的吊念,不如说是对死者的欢迎。虽然人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们毕竟愿生而不愿死。亡者也多对亲人及儿女有所留恋,生者对长辈的离去也不免怀念、悲伤。如:生存庆华屋冷落归山丘隔断红尘十地里白雪千载空悠悠故后来叫饭只见杯筷碗山也空来水也空青山绿水依然在人亡千代永无踪孝子捧灵座伤心痛如何寻亲亲不见先游魂魄所前来“闹丧”和“伴亡”的歌师为了安抚“鬼神”,慰藉生者,冲淡这种凄凉的气氛,人们除了歌唱亡者的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