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虎歌词背景图

时间:2024-11-14 14:36: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目录

基本介绍

显著特色

基本情调

代表作品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介绍

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辞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歌辞有的是用汉语,

北朝古迹

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歌辞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兰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如《敕勒歌》)。它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气绝体和七言古体及杂言体,对唐代的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北朝民歌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

编辑本段

显著特色

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最显著的特色。这和北方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北方没有南方那样繁密而多彩的植被、曲折而湿润的水网,景观缺乏细部的变化。然而大自然在这单调之中,充分显示出它的严峻、崇高、阔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大会注意细微的东西,目光总是被引向高远之处,看到的是巨大的世界。久而久之,人的心胸也就随之扩展,形成粗犷豪迈的性格。其次,北朝民歌大多出于当时的少数民族,他们原来都是以游牧为生的,社会结构又有军事化的性质。游牧生活不像农业生产那样安定,那样井然有序、有耕耘必有收获,而是充满了变化和风险。各部落之间,也少有文化礼仪的虚饰,谁有力量谁就去征服。在与自然、与敌手的严酷斗争中,造就了民众的强悍气质,他们不会喜爱南方人那种温柔缠绵的歌。

南朝民歌是城市中的歌,是酒楼和贵族宴会上由歌女们演唱的风情小调,北朝民歌却是在多种多样的生活中产生的。有些题材,如战争生活、北地风光,在诗歌中表现出来,自然就有一种不同于南方歌谣的气象。就如庾信、王褒等人到了北方,即使单纯写景的作品,也比原来在南方之作来得雄壮。

编辑本段

基本情调

豪爽风格

正是因为北朝民歌产生的背景复杂多样,所以尽管现存的数量较南朝民歌远为少,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却远比南朝民歌来得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以下大略分为几类加以介绍。

一类是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的歌。这里有最著名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北朝民歌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据有些学者考证,敕勒川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歌中唱出北方大草原广阔无垠、浑沌苍茫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后面描绘水草畜牧之盛,抓住特点,大笔如椽,并且充分体现出人对自然的自豪。据《乐府广题》说,东魏高欢攻西魏玉璧,兵败疾发,士气沮丧,高欢令敕勒族大将斛律金在诸贵前高唱此歌,以安定军心,可以推想它的音乐也一定是雄强有力的。

敕勒川

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组织原来是军事化的,尚武是一贯传统。进入中原后,虽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逐渐改变,但民族精神仍旧勇悍好强。加上北朝战争不断,更刺激了这一点。因此在民歌中,多有对尚武精神的歌颂。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内容浑厚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琅琊王》)

前一首,以雄健的鹞鹰冲天而起、怯懦的群雀如水波躲向两侧的形象,赞美真男儿敢以独身敌众的英雄气概,足以感奋人心。后一首写爱刀甚于少女,有一种独特的情味。这里顺带提及《杂歌谣辞》中的《陇上歌》。这是汉族的歌,内容系歌颂为抵御匈奴刘曜而战死的陈安。语言朴素,内容浑厚,也是相当出色的作品。“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长矛左右盘,十决十荡无当前”,写得气势飞扬;“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显出无限感慨。

长期的战乱,致使人民流离失所,甚或转死沟壑。反映离乡漂泊之悲,徭役、从征之苦,也是民歌中常见的内容。

悲苦情调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歌辞》)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狄谷中,自骨无人收。(《企喻歌》)

这二首诗都是写悲苦的情调,前一首苍凉深切,后一首以嘲弄的口气发出对死亡的悲叹,明快豪爽中包含了复杂的情绪,但都不是陷入长叹短吁、哀哀凄凄,总不失男儿本色。还有一些反映下层民众贫苦生活的歌,是南北朝文学中少有的。

语言直接

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雀劳利歌辞》)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赢马,有钱始作人。(《幽州马客吟歌辞》)

这二首短歌,都是以直捷了当的语言,道出社会生活中的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前一首以雀为喻,“长嘴”说机灵滑头的人,“短嘴”说老实本分的人。生活中总是前者得利,后者倒霉。后一首明明白白:没有钱就不能像样地做人!言外自然有对财富的渴望。诗中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普通人民的内心本色语。而就是因为简单,才格外深刻。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歌,是北朝民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但与吴歌、西曲相比,因为有了对照,更容易显出差别来。

原始风俗

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褝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地驱乐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折杨柳歌辞》)

北方民族保存着较多的原始风俗,在两性关系上,远没有汉族那样复杂的礼数。在他们看来,男欢女爱,男婚女嫁,原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有什么需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地方。“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这是对婚姻之事最简单直截的看法,爽快无比。《地驱乐歌》咏唱幽会,情人不至,却毫无哀伤,只是简截地指斥对方,同南方民歌中的情调大不一样。还有那些女子埋怨家中不让她们及早出嫁的歌,更是以口道心,毫无遮掩。像上面那首《折杨柳枝歌》,前二句起兴,意思说岁岁年年,树不见老而人易老,下面不说自己,却利用老人喜爱孙辈的心理打动对方,写得真淳而有趣。有的甚至唱道:“老女不嫁,蹋地呼天!”(《地驱乐歌》)这样的泼辣简直是南方人想都不敢想的。总之,这些表现爱情与婚姻的民歌,都直接表现了热烈的生命冲动,很值得珍视。不过,在北方情歌中,个别也有婉媚的风格,可能是受了南方民歌的影响。上面所列的最后一首,就可以看出。

将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相比较,可以大略概括如下:在感情表现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在语言风格上,北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有力感见长,没有南方民歌那样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更不用双关隐语的技巧。在诗歌形式上,也以五言四句体式占优势,约为百分之六十。其余多为整齐的七言、四言诗,杂言体较少。但这里要指出一点,即许多诗是经过翻译的。如《敕勒歌》,《乐府广题》说:“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指汉语)。”又《折杨柳歌》有“我本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二句,则可见原非汉语。翻译是一种再创作,这方面的成绩也值得赞美。

编辑本段

代表作品

在南北朝诗坛被玄言、山水、游仙、公宴之类的诗歌充斥的时候,朴实自然清新流畅的乐府民歌,却为当时的诗坛带来一阵清风,令人耳目一新,《木兰辞》就是最为杰出的代表。

花木兰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后感

《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主人公木兰代父从军、功成身退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北朝民风剽悍,尚武是一个时代的风尚,就是女子也不是整天围着闺房转,动辄就是针织女红,而是和男子一样习武练剑,弓马娴熟,武艺出众。北魏时期的李波小妹就是这样一位女子:“鬟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垒双”。(《李波小妹歌》)受当时民风的影响,木兰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后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了令许多须眉男子为之汗颜的巾帼英雄。

木兰这一艺术形象和仅仅是武艺超群的李波小妹比起来,显然更加妩媚可爱,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她和其他北方女子一样具有尚武精神,武艺超群,不仅如此,在她身上还凝聚了忠、孝、智、勇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首先是其孝。听到将要征其父入伍的消息,木兰十分着急,因为她上无兄长,没有人能够代替父亲应征,于是萌生了替父从军的念头:“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她不愿年迈的父亲去经受征战之苦,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辞别父母,踏上了征程,诗人只是用了“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二句,就写出了木兰见到“军帖”的复杂心情,写出了木兰对“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焦虑和忧愁,表现出木兰对父母的关爱和孝敬,一个孝女形象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

其次是其忠。孝是忠的基础,木兰代父从军,可谓是忠孝两全。以女儿之身女扮男装,和男子汉一样战场上与敌寇拼杀,既是为父尽孝,又是为国尽忠。她离开父母远征,虽然不能膝前尽孝,但是却用杀敌报国实现了对长辈的孝,而对国家的忠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再次是其勇。木兰从军之后,战场上英勇杀敌,奋不顾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二年之间,木兰像真正的男儿一样南征北战,身冒矢镞,英勇作战,功勋卓著,表现出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抗敌御辱的爱国精神。

最后是其智。一个女孩儿家,和男子汉一样征战十二年,而能不露女儿本色,需要很高的智慧。但最能表现其智慧的,则是功成身退,不慕功名利禄。十二年的厮杀,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天子又是封赏、又是许官,若是寻常人物面对如此显赫的功名利禄,恐怕早就对着皇帝佬儿三叩九拜山呼万岁了。但是木兰很明智,她可以为父尽孝,为国尽忠,却不愿随朝伴君,且不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就是在天子驾前,焉知不是伴君如伴虎呢?

木兰代父从军,慷慨赴国难,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孝顺父母,报效国家。一旦战火熄灭,刀枪入库,她最大的愿望则是回到家乡,还其女儿本色,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诗歌在简约而凝炼地表现了木兰的忠、孝、智、勇之后,着重描写了她回归女儿本色的天真快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当她以一身女儿妆出来和昔日的战友相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只此两句,诗歌的喜剧效果尽数显现出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伙伴的惊异和木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诙谐调笑中戛然而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希望被您采纳!

《伴虎》

【我们说好都不贪不想

这世界太多来去无常】

古代的时候,有太多的君臣觊觎皇位,贪想图乐,但是,事事来去无常,过往匆匆,你千辛万苦打下的连绵江山,一夜之间被最亲近的人或最信赖的将军掠夺的什么都不剩,就只剩下你死去的尸体和你现在的亡灵,想一想自己现在到底该如何是好?而此时正在花天酒地的新一代的皇帝担心着有一天他也会这样子,被自己最相信的人害死,于是就杀死功臣,杀死一切该死的人。。。老毛不也是这样吗?。。。这样的义无反顾,这样的来去无常,还有谁会对这人世间再有眷顾?我想vv一定幻想到了那时的人那沮丧、恐惧、难过、绝望、悲痛的神情。。。

【如果可以给我三千丈

白发苍苍

纸泻轻狂

浓墨飞扬阵亡】

丈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称呼。还记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句诗吗?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清风明月,自然是指清凉的风,明朗的月,其诗情画意,的确令人神往。清风明月,又可比喻高雅,如南朝时的谢惠,从不乱交朋友,常独酌自乐,他曾说:“入吾室者,但有清风,伴吾饮者,唯有明月。”(《南史·谢惠传》)但,这“清风明月”四字也未必就意味着宁静安详。清代就有过一个充满血腥味的真实故事:一对故友重逢,对月畅饮之后即将分别,其时恰逢月朗风清,被送者感激万分,便对送行者吟了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不料当局者认定,此乃“怀念亡明,诋毁大清”。即:公然怀念明朝的月,诋毁大清的风,其罪当诛,可怜一介书生有口难辩,眼睁睁地掉了脑袋。这便是清朝的文字狱!

Vv正是批判古时文字狱的世俗影响。。。!!!!

【我们说好都不躲不藏

残舟已经乘破了巨浪】

可否记得《三国》这部电视剧,剧情中介绍到,曹丕当上皇帝时,一直被曹操利用的那个皇帝(那个皇帝的名字给忘了)那个皇帝算是耿直,曹操命这个废帝回乡,怎知这个皇帝早就想寻死,在乘舟之前就把船给凿破了,船没有行多久就随着这打打杀杀的天下,无声无息的沉入这湖泊之中。。。。。

【如果战斗成我的理想

万人敬仰

举世无双

最后一样

阵亡】

写出了vv对这个战国的无奈,你打打杀杀在这个战场上,受到了万人的敬仰和瞻仰,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了,就如同毛主席一样,还是在四五运动中逝世了。。。。

【来者可追

文过饰非】

来者可追: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盖自己的过失

明天还有希望,只是不要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先面对自己,再面对未来。。。。。

【谁说你对

我笑谁可悲】

还记得“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吗?当日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Vv可笑这些违背公理的人。在歌曲中,背景有一声特别讽刺的笑声,vv耻笑这些婀娜奉承的人,也为那个世界的人感到惋惜,可悲。。。。。。

【恩宠难回

流过血的人都无所谓】

许嵩对“无所谓”这三个字吼得最高,表现了我们vv是那种直言不讳,正直的人。是啊,那些敢死的人,为国家忠心耿耿的人,还会拘泥于这么?

【谁能以为

同朝可同寐】

我为你攻打了这壮丽的江山,就如同那些疑神疑鬼的皇帝还会留我在这人世间吗?表现了我们vv对这个早已看开了。。。又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累死我了,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我本人不爱回答的这么多,因为我讨厌别人复制粘贴!!!

不过为了vv值了!!!


上一篇:伴虎歌词背景
下一篇:伴虎歌词音响

TAG标签:背景歌词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